醫養結合托起幸福“夕陽紅”
時間:2023-08-30 16:38:28
不必遠方,在家門口就可以養老,這樣的愿景在南海區很多“社區幸福院”里已經變成了現實。
8月28日,記者從南海區民政局獲悉,一連幾個月,九江鎮石江社區幸福院,聯動多方資源為社區長者提供健康知識學堂、文體娛樂、居家康復、關愛巡訪等醫養結合的服務,讓“養老”變“享老”,托起幸福“夕陽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社區幸福院開展便民康復活動。資料圖片
健康服務送上門
打造幸福晚年生活
“生活不離本社區、情感不離老街坊、養老不離身邊人”是很多社區和老人喜愛的一種養老方式。
很長一段時間,家住九江鎮石江社區的梁婆婆,不定期有社工上門噓寒問暖,還有康復師為其按摩腿腳。作為石江社區幸福院關愛巡訪受惠長者,梁婆婆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我們社區太有愛了,對我們長者特別關心,讓我們特別安心。”
每月定時上門慰問關愛巡訪對象,鏈接康復師資源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康復保健服務,這是社區幸福院社工的日常。社工們既鏈接愛心企業資源,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社區黨員、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了解所需提供生活照料,還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人關愛探訪活動,讓長者感受“老有所養”的社區養老氛圍。
像這樣貼心溫情的服務,在石江社區幸福院不勝枚舉。近年來,石江社區幸福院鏈接九江桃苑護理院康復師、佛山市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沙頭分院、佛山愛爾眼科醫院、石江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資源,為長者設置義診、康復服務攤位、健康講座,提供免費健康咨詢及康復服務,讓社區長者學習健康保健知識的同時,增強健康管理意識和能力,讓長者們擁有一個豐富、健康的晚年生活。
“幸福院條件好,老人也多,大家在一起聊天、聽聽健康講座,一天時間一下就度過了。”社區居民李姨高興地說,讓我們感受到“養老”變“享老”,未來更加淡定面對老去這件事。
探索“以老助老”
“幫人亦是幫己”
除了“享老”,在石江社區幸福院還有這樣一群長者,他們雖然都已退休,年過六旬,但在幸福院的組織下,利用自己的專長,在退休后發光發熱。
去年退休后,何姨選擇了長期定居在九江。為了讓退休生活更加充實,她經常和幾個老友相約去幸福院健身和聊家常,偶爾遇到婆媳關系緊張的老人,她還會正向引導。很快她成為圈內小有名氣的“知心姐姐”。
熱心腸的何姨還主動加入了幸福院長者志愿服務隊,一有空,她就參與上門探訪高齡長者、村居活動等社區志愿活動。目前,幸福院已培養了一支由10位長者志愿者組成的隊伍,讓他們退休后繼續發光發熱,幫助社區幸福院文化共建和長者服務共創。
與此同時,社區幸福院不定期通過培訓、團建、座談會等方式,提升長者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增強長者志愿者的凝聚力。據不完全統計,從急救噎食+喂食,到壓瘡預防和更換床單,以及長者照護技巧等培訓,培訓課程累計超100人/次。尤其在提高家庭照護者的照護能力上,長者志愿者們將學習到的健康養生知識和照護知識與技巧分享給其他長者和家庭照護者。
何姨直言,只要身體情況允許,會一直參加幸福院的志愿服務。“在退休后發揮余熱,幫人亦是幫己,大家都感到很充實,也很有成就感。”
“以少老服務老老”,石江社區幸福院通過一群老人幫助另外一群老人的模式,形成互助互愛的社區養老氛圍,讓這里的老人有奉獻、有大愛。
專業守護夕陽紅
養老服務有“量”更有“質”
在石江社區幸福院,記者不但看到一群友愛互助、甘于奉獻的老年人,還有發揮專長,有組織地為社區養老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九江桃苑護理院醫護團隊,以及幸福院社工。
聚焦社區特殊長者,以長者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改善長者健康。社區幸福院既有醫護團隊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還有社工提供精神關懷服務、家屬引導及支持服務,共同提高長者的健康質量。
連續幾個月腿腳疼痛的李婆婆,一直忍著疼痛沒有告訴子女。”他們平時工作太忙了,一點小痛,忍忍就過去了。”李婆婆見到社工上門探訪,無意間說起腿腳疼痛多月。社工探訪結束后,很快鏈接桃苑護理院的資源,幫助李婆婆轉介到護理院住院療養。
疼痛得到緩解的李婆婆直夸:“幸好有社工幫忙聯系資源,護理院的服務真是不錯,以后住院看病不是難題的了”。
讓老年人享有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日趨老齡化的社會面臨的現實課題,也是南海社區幸福院一直實踐的寫照:醫養結合托起幸福“夕陽紅”,讓“養老”變“享老”。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戴歡婷 通訊員 周雪鋒 朱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