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離場論:那不過是一種語境的差異
時間:2023-08-30 16:20:29
所謂的離場論,總感覺是語境的差異。
(相關資料圖)
有人述說了一個理論的事實,這是很多文人的一種愛好,也許是一種觀點,也許只是一個客觀的陳述;從結論上看,也就是說了一個理論上的事實,而且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個理論事實。
那么,很少有人會無緣無故地談論一個理論事實,比如,人們談到重返單一的計劃經濟,這可能嗎,現在看完全不可能,而提出一個問題就已經有了這個問題,現在,人們還在激烈地討論走計劃經濟的路,還是市場經濟的路。
民營經濟離場論又有所不同,它不是一種意圖,而是現實。這又怎么解讀?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最有嗅覺的是老胡。
老胡的觀點是:國企的確是理直氣壯地發展起來了,民企也的確有點問題,當年叱咤風云的大佬,一個個都如同過街老鼠,消失得無影無蹤,《意見》出臺后,三十一條舉措也沒有能喚醒他們。但是,老胡說了,這并不表明是一種有什么想法。這是一句很有份量的話。
一場大洗牌
其實,民營企業的確面臨著離場,不是誰逼它離場,是經濟正面臨著一場大洗牌,年底將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能不能得到政策強有力的幫扶,才是最真實的定位:是斷臂求生,還是發展壯大。
現在企業退出是一個什么情況?我們很難查到權威的數據,除了分析,還是分析。
一些網上公布的數據表明:2022年上半年,有46萬家民企宣布倒閉,310萬個體工商戶注銷;然后,沒了;2022年東莞企業倒閉率為20%,當然,這不等于全國4880萬家民企倒閉了20%,能查到的數據是2022年底為4708萬家;2023年就不得而知了;紅餐網發布《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3》援引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餐飲相關企業吊銷、注銷量達到了47.19萬家,這只是一個餐飲業,餐飲今年可不是最差……。
這一組數據不能說明什么,但是,還是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涼意,我周圍的很多企業說是沒有倒閉,不妨借臧克家的話:有些企業活著,其實已經死了。
企業注銷遠比注冊要難得多,有的可以全身而退,有的不過是在等待命運的必然一擊。
對政策的期待
年內還會有重大的政策出臺嗎?
感覺在現在有條件下,方方面面各有各的難,今年的冬天的支會比往日來得早一些。年內將接受考驗的不是餐飲,應該是房企、能源行業和外貿。
所以,理論上的事讓書生們去爭議,不管老胡說的對不對,現實的局面已經定格了。
民營企業主真要好好思考,在一個經濟弱復蘇的周期,一場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在所難免,你是斷臂求生,還是愿賭服輸。
政策還會出大招嗎?
政策在鼓勵民營企業再闖天下,為經濟的復蘇添磚加瓦,但是,現在面對的難題是生產過剩,如果對所有企業都去幫扶,這不符合經濟原理,這決定了不能什么都靠政策,一切要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靠自己。
年關說來就來,諸位早點做準備,準備接受考驗。
時間站在有準備的人一邊,各位老板們應付款都準備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