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變愛心菜園 “四小園”成服務陣地
時間:2023-08-30 16:36:33
“你別看這地方小,有超過一百個鮮花品種呢,這些是三角梅、凌霄花,還有木槿……”在大瀝鎮瀝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原七一空間)樓頂天臺上,居民偉叔如數家珍,介紹著這里的花草。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街坊們既增長了知識,也拉近了彼此距離。
偉叔還透露了一個“秘密”:整潔有序的“天空農場”愛心菜園,前身是堆放雜物的廢棄天臺。“隱藏”在居民身邊的“零星空間”,如今成為增強群眾幸福感的“創熟”陣地。
近年來,大瀝針對各社區實際,靈活借助社區內資源,不斷拓展“創熟”空間,發揮陣地作用,讓居民議事有地方、活動有陣地、展示有空間,提升社會基層治理水平。
【資料圖】
瀝雄社區小朋友在愛心菜園采摘花生。
“天空”農場收獲“暖心”
“我體會到農作物由悉心種植到結果收成的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勞動果實。”今年大瀝瀝雄社區開展的暑期夏令營上,小朋友們來到愛心菜園采摘花生。
平日里,愛心菜園內總能看到黨員志愿者、社區居民在菜園里忙活。在大伙的用心經營下,菜園四季都長滿了各式蔬菜瓜果。這里還設置了一面“菜園照片墻”,記錄了農場四季豐收產物的剪影,以及志愿者辛勤勞作的身影。
愛心菜園除了為街坊提供“家門口”教學、體驗場所和舒適環保的休閑空間外,還成為社區舉辦“爺爺奶奶一堂課”“黨員親子助老助困慰問志愿服務”“小小園丁兒童實踐夏令營”“紅色園丁”、黨員志愿服務等特色“創熟”活動的平臺。
“愛心菜園雖然不大,每到豐收時節,總是格外熱鬧。”瀝雄社區負責“創熟”工作的兩委干部馮錦賢說,愛心菜園種下的是黨員的“初心”,收獲的是群眾的“暖心”。以愛心菜園為載體,社區黨員、群眾之間的交流與聯系更加密切,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溫度”。
今年4月,設立在瀝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的“黨建引領·善鄰共治”星火創熟工作室揭牌。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各類型“創熟”服務工作站,工作室恒常化開展各類人才培育活動及經驗交流,形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大瀝“創熟”經驗。
“架空層”成“創熟”新陣地
在大瀝瀝雅社區的黨群服務陣地“初心閣”里,一場場“黨建360·創熟全友鄰”——“你好,鄰居”善鄰日活動舉行,給街坊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也讓其為社區治理貢獻力量。
“我們一定要支持社區工作,監督好物業公司的管理服務,讓社區越來越好。”瀝雅社區樓長楊建歡說。今年8月,楊建歡與另外27名樓長,在小區特色創熟陣地“初心閣”內接受社區頒發的樓長聘書及工作證。各位樓長將發揮長期居住、群眾熟悉的優勢,及時宣傳惠民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
設攤為居民提供黨建、創熟、反詐、禁毒、消防、登革熱等宣傳及游戲互動等服務;攜手幼兒園開展主題親子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這處匯集了不少居民“聲音”和互助服務的“初心閣”,是瀝雅社區保利中央公館小區的“架空層”區域。
在瀝雅社區“創融茶話會”上,保利公館小區居民就流浪貓管理問題進行討論。
瀝雅社區負責“創熟”工作的兩委干部蔡禮村介紹,2022年以來,瀝雅社區以黨建陣地“初心閣”為基礎,建立社區“創熟”微陣地,致力打造覆蓋社區黨員群眾所需的“家門口”多功能“創熟”陣地,“這個區域離社區和所屬小區居民都很近,在這里舉辦活動受到不少居民的好評。”
此外,大瀝創建熟人社區服務工作站設立于瀝雅社區融創御府小區內,整個場地共兩層,占地約960平方米。工作站通過整合社區幸福院、“雙百”社工站等資源,實現空間共融、高效利用,致力打造成黨群共聚、議事協商、服務創熟于一體的“民政服務綜合體”,為居民群眾提供綜合性的“創熟”服務。
門前“四小園”成服務陣地
“阿叔,你們家的花園很整潔很有特色啊!”漫步在大瀝太平社區的大街小巷,精致美觀的“四小園”串珠成鏈,成為村民家門口的一處“景點”。飯后,不少居民圍坐在小公園里,乘風納涼。
“為了讓家門口的小公園更干凈整潔,街坊鄰里都會相互幫忙,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撿一下,看到植物干涸了就澆點水,空閑的時候還會坐在一起聊聊天。”太平社區石步經濟社村民熙哥說。
太平社區的四小園既有村居文化的熏陶,又有人居環境整治美化的舒適,更有鄰里街坊共同“扮靚”家園的和諧氛圍,一幅幅人和景美的鄉村畫卷在該社區徐徐鋪展。
這也是大瀝加快推進全域“創建熟人社區”工作,加強“創熟”品牌效應,搭建居民參與及互動的平臺等工作的縮影。
大瀝鎮公共服務辦公室主任葉綺華介紹,目前,大瀝已建成鎮級“創熟”陣地1個,社區級“創熟”陣地38個,5個社區級“創熟”陣地建設中,預計2023年底43個社區均建成“創熟”服務工作站,實現“創熟”陣地全覆蓋。除了建設“創熟”主陣地,各社區還針對“四小園”、小區公園、文化長廊、休閑綠地、涼亭、物業用房等便于居民活動的公共空間進行社區“創熟”微陣地建設,通過“主陣地+微陣地”的建設,方便各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參與和享受社區服務。
“‘創熟’陣地的建設,是希望為居民提供社區參與、鄰里互動的空間,搭建居民溝通及互動的橋梁,從而有效地促進居民參與,增進鄰里關系。”葉綺華表示,接下來,大瀝將以提升居民凝聚力和幸福感為目的,進一步發揮社區黨組織資源整合作用和完善居民活動陣地的常態長效運行機制。落實全鎮43個社區整合和活化各類場地資源,全覆蓋推進“創熟”主陣地及微陣地的建設,并逐步延伸“創熟”陣地到各住宅小區及經濟社,以“硬件改善+關系喚醒”雙線并行的陣地打造模式。調動更多居民骨干、培育更多鄰里組織,搭建更多的參與平臺,有力推動構建“黨建引領、公眾參與、協商共治”的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何燕慧 通訊員 陳麗云 劉雪紅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