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搶占新型儲能產業制高點有了“智撐”
時間:2023-08-29 13:53:40
位于惠陽良井鎮的廣東科信聚力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資料圖】
惠陽區新型儲能龍頭企業廣東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大廳。
8月25日上午,惠陽區科技和投資促進局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共建單位,實現該局國家級平臺共建“零”的突破。協議的簽署,將為惠陽區搶占新型儲能產業制高點、推動新型儲能行業產學研融合、增強新型儲能產業核心競爭力、鍛造新型儲能產業新優勢提供“智力”支撐。
未來,雙方將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加強新型儲能科技創新與轉化、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惠陽單獨或與轄區內企業共同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中試基地、檢驗測試中心、成果產業化基地等項目,并每年在惠陽至少組織一次高水平的新型儲能產業相關的產業研討會、學術交流會、高峰論壇或產學研及成果轉化對接活動,進一步提升惠陽區域內新型儲能領域科技創新水平。
實現與國家級平臺共建“零”的突破
近年來,惠陽區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區新型儲能產業直接相關企業63家,2022年總產值突破百億元,今年有望突破200億元,產業初步呈現出“覆蓋終端客戶、產業鏈條齊全、特色優勢鮮明、示范項目引領”的集群化發展特點。構建了儲能集成、電芯生產、光伏逆變器、電池回收拆解、電池檢測以及電芯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電解液、鋁塑膜等較為完整的新型儲能產業鏈。同時積極在鐵鉻液流、氫能等新技術領域進行前瞻性布局,搶抓新型儲能細分領域下一個風口。
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是推動我國儲能產業安全、高質量發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聯合設置的儲能領域科技攻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的國家級綜合性創新平臺。經過兩批評審立項,全國目前僅有包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內的7所高校進入平臺項目建設行列。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由徐春明院士牽頭,重點圍繞電化學儲能、氫能儲能、儲能系統應用三個領域,形成技術攻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一體化設計、項目式推進模式,促進儲能技術領域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對接,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化鏈條,推動儲能產業創新發展的產教融合平臺。
此次惠陽區科技和投資促進局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惠州市凝鑫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同被授予儲能技術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的共建單位,實現該局與國家級平臺共建“零”的突破,也為惠陽區深化新型儲能行業產學研融合、鍛造新型儲能產業新優勢、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智力”支撐。
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
協議簽署后,將充分發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和惠陽區完整的產業配套,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加強科技創新與轉化、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原則,爭取把惠陽區打造成為省內乃至整個華南地區鐵鉻液流儲能的技術創新高地、產學研成果轉化高地以及產業鏈條完備的智造高地。
根據協議,惠陽區將支持轄區企業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聯合申報國家、省和市“揭榜掛帥”等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圍繞鐵鉻液流電池長時儲能及上下游產業,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鼓勵專家教授和科研團隊到惠陽創新創業,學校所屬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對惠陽指定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開放。
與此同時,雙方將合作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圍繞儲能領域往來互訪深入合作。發揮該院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學科優勢,由該院單獨或與惠陽轄區內企業共同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中試基地、檢驗測試中心、成果產業化基地等項目,提升惠陽內新型儲能領域科技創新水平。
在深化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方面,該院將積極引導優秀畢業生到惠陽區就業創業,支持雙方高層次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開展交流與合作,鼓勵學校專家教授在惠陽區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在符合法規文件前提下,依托惠陽轄區內企業及相關科研平臺,通過柔性引才等多種方式,申報國家、廣東省、惠州市等各級別人才計劃。
在加強高端智庫合作方面,該院依托學科專業和領軍人才聚集優勢,圍繞惠陽解決改革和創新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以滿足重點產業技術需求和解決行業技術難題為目標,不定期開展專家在惠陽區交流活動,為惠陽區提供高質量、高層次的決策咨詢服務。并在惠陽轄區內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高水平的新型儲能產業相關的產業研討會、學術交流會、高峰論壇或產學研及成果轉化對接活動。
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雙方將建立工作會商機制,每年召開1~2次專班工作會議,不定期進行訪問對接,協調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合作順利開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