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本應“天下無詐”,豈能嘲諷受騙者“太傻”?
時間:2023-08-30 02:02:3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劉曉慶
圖源:視覺中國
又一起電信詐騙的受害者反而引發(fā)網友群嘲事件。據(jù)澎湃新聞報道,前法制欄目記者李琴(化名)自述被電信詐騙經歷:在理財投資的騙局面前,其3天被騙170萬元,“群里只有我是受害人”,事后整個家庭基本上支離破碎。警方表示李琴(化名)被詐騙一案仍在偵辦。
和近期屢屢牽動輿論的“中科院博士張某被困緬甸電詐園區(qū)”事件類似,社交媒體上也不乏對受騙者的質疑與嘲諷“書讀多了到底有什么用?”“真的是人傻錢多”“就這智商還法制欄目記者呢?”“讓前東家情何以堪”……冷嘲熱諷之中,讓人恍惚間以為做錯事、該被罵的是受騙者,而非騙子,實在是令人不解。
近年來,盡管打擊整治和宣傳教育力度不斷加大,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仍高發(fā)多發(fā)。值得注意的是,每每案情被通報后,總有旁觀者輕描淡寫地嘲諷受騙者“太傻”“太貪”,這種論調在高學歷、高職位人士受騙時尤為常見,甚至演變?yōu)閷κ茯_者的人身攻擊。
殊不知,這種論調實則是把“高知人士”等同于“全能人士”的偏見,同時也低估了電詐案件的復雜性與電詐犯罪分子的狡詐性。
學歷高、職位高,只能說明這類人群精通某些專業(y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并不意味著其天然就是防詐騙領域的“優(yōu)等生”。這種并“不現(xiàn)實”的社會期待,反而讓受騙者遭受更為嚴苛的輿論嘲諷。試問,他們又招誰惹誰了呢?此外,電信網絡詐騙之所以橫行多年,也是因為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迷惑性、隱蔽性不斷增強。當下的詐騙伎倆早已不是一些人以為的“一眼假”,而是量身定做、團伙作案、分工嚴密的完整騙局。部分案件中,犯罪分子不僅瞄準了受騙者的知識盲區(qū),還狡詐地擊中受騙者的情感需求,讓人“防不勝防”。
在此背景下,那些嘲諷受騙者“太傻”的論調,無異于“傷口撒鹽”,不僅冷漠,更顯無知。一個個受騙案例,在一些網友看來可能只是一鍵分享并附加吐槽的故事,但背后卻是很多個家庭支離破碎的真實人生。在別人錢財盡失、生活盡毀、自責懊惱的當下,還忙不迭地冷嘲熱諷一番,這不僅會給受害者帶來赤裸裸的二次傷害,也會變相助長詐騙分子的囂張氣焰。俗話說:“今日隔岸觀火,他日小心引火上身”,廣大網友本應與受騙者站在同一陣線,共同拆穿詐騙分子的騙局,怎么能反把受騙者當作笑話呢?
在詐騙案件中,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受騙者”這個共同身份,無關性別、學歷、職業(yè),更無關所謂智商高下。我們更應看見每一起騙局背后的“血淚教訓”,而不該把嘲諷的矛頭對準受騙者,質問其為什么不能更聰明、更警惕。須知,詐騙案件的發(fā)生,是因為犯罪分子的詐騙事實,從來都不是因為受騙者的存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稿件
深圳龍華6330萬元掛牌1宗產業(yè)地 意向用地單位為深圳邁瑞
奧聯(lián)電子上半年實現(xiàn)凈利潤690萬元 同比下降65.88%
西南證券給予林洋能源買入評級,三駕馬車協(xié)同推進,驅動業(yè)績增長
【短期融資券發(fā)行結果】23泰興城投SCP004票面利率為2.6900%
上海有色網銅現(xiàn)貨平均成交升貼水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0元
打造30家左右百億品牌企業(yè),4個千億級產業(yè)集群,山東現(xiàn)代輕紡產業(yè)再迎政策利好
財報透視|榨菜“一哥”涪陵榨菜營收凈利雙下滑 股價創(chuàng)年內新低
深物業(yè)A:揚州瘦西湖生態(tài)健康谷項目(GZ342、GZ399地塊)后續(xù)開發(fā)
恩斯克-EV兩擋平順換擋機構(PFSD)丨確認申報2023金輯獎·中國汽車新供應鏈百強
華安鑫創(chuàng):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自上次定點公告(2023年4月26日)之日后至本公告披露日合計收到來自國內主流系統(tǒng)集成商的6個項目定點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