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氣管惡性腫瘤“卡脖子”難題 國際首例L型組織工程氣管替代手術成功
時間:2023-08-31 21:03:37
【資料圖】
近日,由北京一諾億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一諾億康”)與上海市胸科醫院合作的《人工氣管再血管化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再生醫學項目有了最新突破。
多年來,氣管腫瘤臨床治療一直存在“卡脖子”難題,由于缺乏氣管替代品,導致氣管腫瘤切除的范圍局限在6公分以內,這使得很多患者無法徹底切除腫瘤,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在這種情況下,一諾億康提供的“體內生物反應器”創新解決方案,助力上海市胸科醫院成功完成了國際首例L型組織工程氣管替代手術,解決了氣管惡性腫瘤治療中“卡脖子”難題。
這種手術方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利用可穿戴持續灌注系統,解決了氣管替代品緩慢再血管化和感染問題,使得組織工程氣管替代品首次成果應用于隆突全肺氣管腫瘤患者。通過使用組織工程氣管替代手術,患者不僅能夠有效地治療惡性腫瘤,還能保留肺功能,減輕手術對生活的影響。這種手術方法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選擇和生存機會,也為其他惡性腫瘤的治療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組織工程氣管是一種前沿的再生醫學技術,它利用患者自體干細胞制造出一種不會引發免疫排斥反應的氣管替代品,這種替代品可以替代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大段氣管缺損。
組織工程技術是一種三維組織器官培養技術,它包括干細胞、可降解支架材料和細胞生長因子三個要素。“體內生物反應器”創新解決方案,首次將這三個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在被譽為“外科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組織工程氣管領域獲得了成功。
該技術由上海市胸科醫院譚強主任牽頭的組織工程研究小組完成,并已經成功應用于臨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緩慢再血管化的問題,實現了國際首例組織工程化氣管替代患者術后化療,首例6公分氣管替代患者活過5年(國際范圍內組織工程氣管應用于人體最長的生存記錄)和首例Y型組織工程氣管替代等多項技術突破。
此外,這項技術還可以應用于其他器官再生的領域,例如組織工程化食道、組織工程化骨和結腸等。結合專利“再生泵”技術,可以實現對體內組織器官再生的精確控制,這是對傳統組織工程技術的重大突破。
一諾億康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推動醫療科技項目成果的轉化。為了使“體內生物反應器”技術更成熟、更快速地推進落地,于2021年投資了2300萬元用于該技術的運作。通過投資該項目,一諾億康期望未來在再生醫學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王永娟)相關稿件
破解氣管惡性腫瘤“卡脖子”難題 國際首例L型組織工程氣管替代手術成功
德邁仕董秘回復:截至2023年8月18日公司在冊股東人數約為2.42萬人
蘇交科: 新一代儲能及智慧電驅動產品是公司子公司交科能源的產品
【金融街發布】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周亮:督促銀保機構樹牢一視同仁觀念 引導信貸資源向民營企業傾斜
華為怎么允許安裝未知應用 華為怎么允許安裝未知應用權限的軟件
城市傳媒TRIX金叉,持有5日上漲概率較大,技術面值得關注!
SuperCLUE中文大模型8月榜發布:Baichuan-13B第一
中信股份(00267.HK)將于11月16日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18元
2022年世界各國發電量前20強,榜首遙遙領先,印度排在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