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近代著名教育家蔣維喬泰山曲阜紀游
時間:2023-06-25 12:27:21
文|趙瑞峰
蔣維喬(1873年—1958年)江蘇武進人,字竹莊,號因是子,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早年肄業于江陰南菁書院,任職商務印書館十年之久,先后出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東南大學校長、上海光華大學文學院院長等職,著有《因是子靜做法》《心理學講義》《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因是子游記》等。
蔣維喬曾自述“一生好游,每以春秋佳日,涉獵各省名山水。偶為游記,輒發表于各雜志。”的確,蔣維喬游蹤之廣,在同時代的人中是少有的,他先后游覽了十幾個省的五六十處自然與人文景觀,有的地方還不止游覽過一次。
(相關資料圖)
蔣維喬早年曾數度往返于上海、北京之間,每次均經過山東,雖然“泰山之游,夢想者多年”,但一直沒有機會成行。直到津浦鐵路全線通車后的次年(1913年)五月,蔣維喬才又一次自滬返京。
據蔣維喬《泰山紀游》(下稱《紀游》)記載,蔣維喬邀請好友莊百俞,乘火車在五月三日夜半抵達泰安,然后雇人力車赴濟泰旅館。偶爾夜行,蔣維喬感受很新奇、獨特,他在《紀游》中寫道:“夜色蒼茫,四境寂然,明星將落,殘月如鉤,只車聲軋軋,與犬吠相應和。”抵達旅館時,東方破曉,但時間尚早,蔣維喬便和友人在旅館和衣假寐。至天明即起,乘坐由旅館代覓的“兜子”二乘,與友人分乘登山。
蔣維喬登泰山的路線也是自岱宗坊始,經過一天門、紅門至二天門(中天門),再到南天門,直至玉皇頂,和現在的登泰山路線并無不同。至于人文和自然景觀,百年前必然和現在有所不同,《紀游》記錄了經過一天門,到回馬嶺時所見到的風景:“石磴盤曲,依峭壁鑿成,由高俯視,心惴惴焉。輿夫緩步蛇行。兩峰之間,有澗水下流,聲潺潺然。古柏夾道,盤紆如虬龍。”
上至二天門,“快活三”北為御帳坪,蔣維喬在《紀游》中寫道:“始復陡峭,磴道益險,行益艱,坪畔石罅,有瀑涌出,為澗水之源,銹四大字曰‘江河元脈’。”“前有石渠,屈曲數折,繞以朱欄,奇險之中,忽遘是勝地”。游山如探險,探得新奇,方為有趣。
十八盤是泰山最奇險之處,蔣維喬在《紀游》中也描寫了十八盤的情景:“……石級鱗次,峭削處,兩旁以鐵鏈挽之。攀登之人,后者見前者之踵,前者見后者之頂,踵頂相屬如蟻附墻,莫不懔然震恐,與夫亦一步一喘。”到了南天門,看到的就是另一種奇觀:“……豁然開曠。俯視下方,茫茫大地,渺無際涯,浩乎若凌虛而登仙也!徂徠如蒜,黃河如帶。行人如豆,殆極宇宙之大觀矣!”
人們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紀游》所描繪的下山情形“出南天門,下十八盤,乘勢直趨,絕不少留。偶注視,如身在百尺云梯,凌空下落,令人目眩,不敢復瞬,頃刻間已至御帳坪矣。泰山自麓至頂四十余里,石磴六七百余級。輿夫登山,行四小時方至頂,下山則僅兩小時耳。”可見在蔣維喬看來,還是下山比較容易。
那時正值泰山香市,因此蔣維喬還看到了“男女老幼登山進香者不絕”的情景。
下山后,蔣維喬游覽了岱廟。“泰山有上、中、下三廟,今中廟唯存遺址,上廟亦隘陋,唯此下廟,乃巍然宏大。”《紀游》中記錄下廟的情景頗為詳細:“廟之四周有城,崇墉高樓,俱稱杰構。中為配天門,進為仁安門。有老樹交蔭,枝干結盤,夾于兩階者,即漢柏也。有露臺,臺上有巨石聳立,曰扶桑,有古柏北向曰孤忠。東兩廊壁間,繪岳神出巡狀,毫發生動,極鬼斧神工之妙。又進為峻極殿,祀泰山之神,歷朝秩祀,皆在于是,宋元以后,典禮允盛。后為寢宮,祀東岳夫人。廟之東西,殿宇尚多,不及遍覽。”
游泰山素有“不游黃華(洞),不如不游”之說,但蔣維喬因行期比較倉促,對不能游覽后石塢、黃華洞等景點,也沒能在泰山上觀日出,感到十分惋惜,而且蔣維喬此后也沒有機會再游泰山,留下了一個遺憾。
五岳之中,泰山是蔣維喬最早游覽的,可惜因時間匆促,沒能遍游泰山,記錄也有些簡略,不像游其他四岳時,游覽時比較從容,記錄也很翔實,留下了更多實證性資料。
蔣維喬于登泰山的前一天,即五月二日,途經曲阜,在此作短暫停留,拜謁孔廟、孔林。蔣維喬與友人是夜半在曲阜站下車,因為當時尚無賓館可宿,而且路遠黑夜入城不便,幸得好友幫助,在曲阜火車站內借宿,到天明時方雇騾車往曲阜進發。途經泗水時,蔣維喬在《紀游》寫道:“泗水橫于前,岸沿皆黃沙,水亦黃色,深可沒腰,渡無舟楫,男子蹇裳徒涉,女子則坐于岸邊,出錢數枚,有人背負之而過。余等坐車中,車夫驅騾涉水以濟。”
蔣維喬從曲阜北門進入,始謁孔廟。《紀游》描寫了大成殿的情景:“……有人引導,持鑰啟各殿宇,大成殿九楹,中供孔子像,與外間流傳者不同。像前陳設者,有俎三,祭時置牛羊豕者。俎之前設五尊,曰太尊、犧尊、醴尊、象尊、山尊。孔子之兩旁,為四配及十二子。”
出了孔廟,蔣維喬再謁孔林。“乘車出北門,謁孔林。孔林離城約二三里,背泗面洙,門外為洙水橋。自此繞以墻垣,周圍四十余里。林門前有大石坊,上鐫‘萬古長春’四字……入林門,甬道甚長,兩旁古柏夾之。柏樹之干,盤曲如虬龍。進神門為享殿五間。循殿側,歷楷亭、駐驛亭,而至林前……有碑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前立石為祠壇,厚三尺,方如之……林內外古樹森森,無慮數千萬株,大率檜柏為多……”
在曲阜,蔣維喬同樣因時間緊迫,僅能粗游,所記《紀游》更是簡略。
蔣維喬登泰山、謁曲阜,皆因時間倉促,僅能觀其大略、記其大概,但這對研究當時旅游學、名勝志或交通史之人,倒是難得的實證資料。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