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訊:“不要怕聽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見”
時間:2023-06-25 12:16: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張春麗
“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毛澤東早年非常重視調查研究,1919年,他曾在《大公報》著文提出“討論各種學理,應該傍著活事件來討論”;大革命時期,他把“讀有字之書”同“讀無字之書”結合起來,深入湖南農村作了32天的調查研究,寫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駁斥了對農民運動的種種責難,提出中國革命繼續深入發展必須依靠農民這一根本問題,開創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先河。
(資料圖)
在井岡山根據地,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斗爭》兩篇文獻,前者講的是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問題,后者強調的是紅色政權怎樣才能存在的問題,兩篇文章都蘊藏著實事求是的基本精神。
轉戰贛南閩西時期,毛澤東利用攻下尋烏縣城休整的一個月時間,接連開了10多天座談會,寫出《調查工作》一文,這是毛澤東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文章開頭就提出一個重要的命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毛澤東比喻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將近一年后,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他還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中國革命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著名論斷。
“共產黨員應該是實事求是的模范”
為了去除黨內存在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1937年4月至8月,毛澤東親自為延安抗大學員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著名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兩篇哲學著作,就是根據此講稿的主要部分完成的。《實踐論》側重講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為什么要統一和如何實現統一的問題,《矛盾論》側重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為什么存在對立和怎樣實現統一的問題。
顯然,“兩論”的內容,都是講理論與實踐為什么“相結合”和怎樣“相結合”的基本道理,即為什么要實事求是和怎樣才能做到實事求是,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定奠定了理論基礎。特別是在《實踐論》中,毛澤東深刻揭示了“左”右傾錯誤的認識論根源。毛澤東提出“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的。以科學的社會實踐為特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不能不堅決反對這些錯誤思想”。概括起來就是:認識落后于實踐,容易導致右傾機會主義;認識超越了實踐,則容易導致“左”傾冒險主義。
1938年10月,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首次使用了“實事求是”的概念,他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
1940年1月,毛澤東探討中國向何處去、怎樣引導中華民族得到解放之路時指出:“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是決不能解決問題的。”
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上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第一次對“實事求是”作了科學解釋: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毛澤東賦予了“實事求是”新的內涵。
1945年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中,正式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不要怕聽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見”
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經濟建設中“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嚴重失誤,使得國民經濟陷入嚴重困難,尤其農業農村困難最甚。毛澤東多次發表講話,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作風。他提出1961年要成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他說,我們黨是有實事求是的傳統的。最近幾年,調查做得少了,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這個人就是官做大了,此前在江西那樣的調查研究,現在就做得少了。請同志們回去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
毛澤東親自組織和指導三個調查組,分赴浙江、湖南、廣東三省農村進行調查。他本人也離京,一路南下、一路考察至廣州。周恩來、劉少奇分別在河北、湖南進行調查。這些調查研究,有利于中央集思廣益調整政策,迅速作出符合群眾要求的正確決斷。
中共中央專門就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發出一封信,指出:“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全黨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在調查的時候,不要怕聽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見,更不要怕實際檢驗推翻了已經作出的判斷和決定”。中央的這個指示,實際上向全黨干部提出了端正思想路線的問題。
1961年3月,廣州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親自解讀了《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毛澤東的解讀,講了三個核心問題。其一,一萬年都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其二,要破除迷信,專門靠從書本里面出決策是危險的。其三,中央搞的文件,如果沒有具體措施是不可能實現的,做領導工作的人要親自調查研究去解決問題。全黨興起的調查研究之風,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我們黨靠著調查研究這個優良傳統,使得國民經濟走上了正常的軌道。
總之,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為全黨重視調研、深入調研、善于調研樹立了典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者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共黨史與青運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