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超 11000 次!新涇鎮這本“有聲書”的魅力因何這么大?
時間:2023-09-01 04:51:40
新涇鎮有著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的美譽,作為長寧區唯一的鎮級圖書館,新涇鎮圖書館也憑借文化資源優勢,長期致力于地方文獻的建設、開發與應用,以西郊農民畫、新涇撕紙等民俗非遺文化為典型,形成了眾多地方特色項目。目前,新涇鎮圖書館圍繞這一特色,開展了 " 新涇記憶群 " 閱讀品牌的建設與創研,深耕新涇鎮文化底蘊,使本地域民間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 歲月更迭,時代變遷,曾經的土屋瓦房、田壟泥埂,成了如今林立高樓、康莊大道,鄉村的舊貌換了城市的新顏…… " 打開 " 綠色新涇 " 微信公眾號,一檔名為《吾心歸處——百年百人話新涇》的有聲讀物點擊量頗高。這本 " 有聲書 " 由生于斯,長于斯的 " 老土地 " 們通過口述、筆錄匯集而成,講述者有非遺傳承人、老師、律師、攝影師、企業職工……他們結合各自的記憶、經歷,呈現了一部多元、立體的新涇鎮發展史。
記者了解到,《吾心歸處——百年百人話新涇》自上線以來便以云誦讀、云展播等方式借助新媒體應用平臺進行推廣,方便讀者享受在線的、交互的閱讀體驗。目前,音頻文獻已推出 85 期,點擊超 11000 次,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與好評。這檔獨特的 " 有聲書 ",正是源于新涇鎮圖書館推出的 " 新涇記憶群 " 閱讀品牌。
(資料圖片)
據悉," 新涇記憶群 " 項目致力于挖掘新涇歷史、推廣非遺項目,以項目化的形式和作品來展現新涇歷史文化、民俗民風、建筑風情、飲食習慣、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等,旨在傳承和保護本地域民間文化、社區文化,打造新涇鎮江南文化品牌。而在此過程中,一群平均年齡 60 多歲的老人,貢獻了不少力量。他們,就是文化志愿者。
" 新涇記憶群 " 的文化志愿者們來自社區各行各業,都是新涇地區的 " 老土地 "。為了詳細了解新涇地區星羅棋布、河道縱橫、交通便捷的 94 個自然村的來龍去脈,全面系統地記錄新涇鎮的滄桑巨變、展示新涇人民的時代風貌。項目一開始,志愿者們便分工協作,請教地方史專家、聽取指導意見,走訪歷史見證者、挖掘史料實物,參閱書刊良志、記錄真實歷史,并對遺漏和有所出入之處反復磋商討論……最終,通過口述、文字、攝影、繪畫等方式,推出了《吾心歸處——百年百人話新涇》《新涇鎮史長卷》《話說新涇》《新涇鎮志》《吾心歸處》等一系列作品,豐富了新涇人民的精神供給。
《新涇鎮史長卷》節選
值得一提的是,《新涇鎮史長卷》被不少人稱作新涇 " 清明上河圖 "。全卷長達 25 米,分別從村貌、習俗、農耕、副業、企業、文體、關懷、進程等幾個方面講述了新涇地區的發展與變遷,折射出了江南歷史文化的一方成就,也是長寧區一段飽含歷史厚重感的佳話。長卷母本自 2011 年末推出后,更是一度成為滬上用圖講述家鄉歷史篇幅最大、涉史最長、內容最全的平面作品。為了使這幅講述故土悠久歷史的繪圖長卷內容更加豐滿和準確,2011 年至 2018 年間,新涇鎮圖書館與志愿者團隊還根據從市民群眾、轄區企業單位等多方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將長卷再次進行升級和修訂,進一步展示了新涇鎮的悠久歷史和發展脈搏,再現新涇人的聰明才智和奮斗歷程。
據了解,接下來,新涇鎮圖書館將立足 " 新涇記憶群 " 項目當前的成果,進行深化創研,與長寧區圖書館聯合打造 " 新涇記憶 " 讀書會;利用交互體驗新潮,打造 " 新涇記憶 " 沉浸式展覽,為讀者提供全新的文化閱讀體驗,讓 " 新一代 " 的新涇人了解新涇獨特的風土人情,見證新涇光輝的發展歷程,增強文化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和自豪感。
來源:上海長寧
編輯:顏瑋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