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攜手滴滴,一次互聯網的再勝利
時間:2023-08-30 16:52:07
文/孟永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僅僅只是站在小鵬和滴滴困局的角度來看待此次兩者的聯姻,勢必是無法完整窺探到這一事件的全貌的,更加無法準確地把握兩家公司的戰略抉擇的。
以互聯網的視角來看待小鵬與滴滴的攜手,乃至將兩者之間的聯合,看成是一次互聯網橋段的重演,或許才是看待小鵬攜手滴滴的正確方式和方法。
日前,滴滴將把旗下的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打包轉移至小鵬汽車名下,而小鵬汽車為此將出讓交易完成后總股本3.25%的A類普通股給滴滴,滴滴借此將正式成為小鵬的戰略股東,首批股份的鎖定期為24個月。
有人將小鵬和滴滴的此次合作看成是一對難兄難弟之間的合作。原因在于,小鵬所處的造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牌,而滴滴則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依然沒有完全步入正軌。
于是,從明面上來看,報團取暖的成分居多,真正意義上的投資的成分很少。雖然這種看法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將小鵬與滴滴之間的攜手歸結于此,未免有些太過簡單和狹隘了。
在我看來,所謂的小鵬與滴滴之間的攜手,非但并不能夠完全證明兩家公司之間的困局,反而告訴我們,它們正在新的市場背景之下,用新的方式為我們再度詮釋互聯網。從本質上來看,這更像是一場互聯網的再勝利。
一
提及互聯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和邏輯。我們看到的那么多的互聯網玩家,特別是真正能夠笑到最后的互聯網玩家,幾乎都是在規模上占據著相當大的優勢,在市場份額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的玩家。
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從滴滴的發展歷程上看出一絲端倪。回顧滴滴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并且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獨角獸企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嚴格地遵循了這樣一種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
無論是滴滴與快的的合并,還是滴滴與優步的握手言和,我們都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商業模式貫穿其中。可以說,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成就了滴滴,真正讓滴滴成為了新生代互聯網玩家們的代表。
對于小鵬所處的造車行業來講,其實同樣正在經歷著一場同樣的發展脈絡和橋段。隨著造車行業的發展開始進入到深度洗牌期,我們同樣將會看到一次對于互聯網式的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開始復刻。
早在小鵬和滴滴攜手之前,我們就已經看到了它與大眾汽車合作的消息。雖然此次看成被很多人看成是汽車新舊兩大勢力之間的合作,但是,如果從規模和效率的角度來看,這樣一次合作同樣是在用互聯網式的模式來奠定自身在造車市場上的地位。
可以預見的是,當造車行業的發展開始進入到資本理性期,特別是造車行業的市場格局開始確定,我們將會看到類似這樣的戰略合作的達成,造車行業勢必會像互聯網一樣進入到一場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軌道之上。未來的造車市場,將會出現以往我們在互聯網時代所看到過的類似的市場格局。
二
當然,除了小鵬與滴滴的攜手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式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開始上演之外,我們還看到了兩者攜手的背后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互聯網的味道。
我們都知道,程維曾經和張一鳴、王興一起被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代表人物。張一鳴所創立的字節跳動依然是信息分發領域的佼佼者,依然被騰訊、百度視作競爭對手,而王興所創立的美團,則是外賣領域名符其實的頭號玩家,并且開始不斷地涉足打車、社區團購、直播等領域。
程維,同樣如此。我們都知道,程維不僅出身于互聯網,同樣一手打造出來了滴滴,而滴滴更是經歷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亂戰的洗禮。因此,用「互聯網老炮」來形容程維一點都不為過。
對于何小鵬來講,同樣是出身互聯網。我們都知道,何小鵬一手打造出來了UC,并且將UC賣給了阿里巴巴,成為了阿里「動物園」的一員。如果我們要為何小鵬找到一個出處的話,互聯網,同樣是他的起錨之地。
從表面上來看,小鵬與滴滴的攜手是一次在造車業務上的合作。然而,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兩家公司的創始人的背景以及他們一路走來的做法,不難看出,這其中同樣透露著非常濃厚的互聯網的味道。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小鵬與滴滴的攜手,同樣是一次互聯網的攜手,同樣是一場互聯網的勝利。
三
透過小鵬和滴滴的攜手,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這一操作背后為我們投射出來的資本運作的痕跡。與其我們將兩者之間的合作看成是一次戰略合作,不如我們將兩者之間的合作看成是以資本為主導的打法的升級。
我們都知道,以資本為主導的打法,其實是互聯網時代屢見不鮮的存在。可以說,但凡是那些可以和資本實現的共舞的玩家,幾乎都是可以在互聯網時代占據一席之地的玩家。阿里如此,京東如此,拼多多更是如此。因此,如果我們對互聯網式的發展進行一次總結的話,以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無疑是最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對于造車行業來講,其實同樣是一個以資本為主導的存在。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小理,幾乎每一個與資本實現了協同發展,幾乎每一個與資本建立了良性關系的玩家,都得以快速發展。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很多的造車玩家,其實更多地看到了造車行業所匯聚的各色資本所帶來的紅利,更多地感受到了一場類似互聯網式的資本游戲正在上演。得資本者得天下,不僅是互聯網時代的真實寫照,同樣也是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造車新熱潮的真實寫照。
對于小鵬和滴滴的攜手,其實更多地折射出來的是資本運作的方式和方法。與其我們將滴滴和小鵬的攜手看成是一場報團取暖,不如說它們之間的合作更像是在延續以往互聯網時代以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和邏輯。
說到底,小鵬和滴滴之間的合作,更像是在用互聯網時代的資本運作模式來支撐造車業務的發展,更像是將資本的打法成功復制到了造車行業當中。透過這樣一次合作,我們可以看出的是,互聯網式的以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正在成為洗牌期的造車玩家們的「解藥」。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一次互聯網的再勝利呢?
結語
當小鵬與滴滴攜手,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兩家企業面臨的困局,甚至將它們看成是一對難兄難弟。然而,如果僅僅只是以此來看待小鵬和滴滴之間的攜手,未免有些太過簡單和狹隘了。
相對于簡單地將小鵬與滴滴的合作歸結于此,我更加愿意將其看成是一次互聯網的再勝利。從它們的合作,我們看到了以規模和效率為主打的模式的上演,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思維的復刻,我們看到了以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再度成為破解難題的良藥。
或許,這才是我們正確看待小鵬與滴滴攜手的正確方式和方法。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行業研究專家,知名KOL。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觀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