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華為當神仙,這個問題不解決,超越蘋果堪比登天
時間:2023-08-30 12:52:21
文丨俠說科技
自從華為被美國打壓后,很多人猶如王八吃了秤砣一般,鐵了心的認為華為是一眾國產品牌中唯一且最具希望能夠超越蘋果的人。
誠然,從華為的表現來看,確實表現出了不負眾望的姿態。然而問題是,自從 2010年至2019年以來,蘋果手機的銷量在價格遠高于華為的基礎上遙遙領先了華為9年。
(相關資料圖)
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那么這里出現一個問題,假設華為真的在某個節點中實現了對蘋果的超越,那么這個超越能否像蘋果一樣力壓華為9年之久般的持續?
持續 ,這個概念是諸多“歌頌”華為的專家乃至群眾沒有提及,或者說是被可以忽略的一個重點。今天為什么在這里提及 “持續” ?原因很簡單,因為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的競爭,它是持續且長久的。
今天的美國很強,明天的美國就變成了紙老虎,現實嗎?今天的中國很落后,明天的中國變成了世界強國,現實嗎?華為名聲在今天響徹全國,明天就倒閉了,現實嗎?蘋果引領行業那么多年,一天就銷聲匿跡了,現實嗎?
我相信,只要你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你一定清楚這些事是多么的荒謬以及不切實際。那么重點來了,華為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耗費9年時間后終于實現了銷量上對蘋果的超越。這一點固然值得慶賀,可是你知道華為在取得相關成就的時候,失去了什么嗎?
今天,我們不聊產品,淺談數據,不比營收不比利潤,聊一聊很少被人提及的話題——形勢。提及形勢,,顧名思義, "形勢"是指某個時間段內,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面的具體情況和發展趨勢。形勢通常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并受到國內外環境變化和各種因素的影響。
在實際應用中,“形勢”一詞通常會與具體領域相結合。例如,“市場形勢”指的是某個行業或市場的總體趨勢和各種因素對市場的影響,而“國際形勢”則涉及到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整體發展趨勢。
對“形勢”有了大致了解后,讓我們言歸正傳,大家都知道華為為了超越蘋果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有誰知道華為在取得這一成績的同時失去了什么嗎?這個問題乍一看很突兀,但我相信對相關信息有關注的人一定能夠理解,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跟形勢密切相關。
客觀的說,華為努力值得肯定,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并不是靠努力就能挽留或者制造的。根據國內以及國外知名度較高的市場調研以及分析機構的報告來看,智能手機行業已經不再是暴利行業,其市場空間亦已經趨向飽和。
報告顯示, 2022年,無論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手機出貨量延續下滑趨勢。2023年能否迎來轉機,仍面臨很大挑戰。 根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億部,同比下降%。其中,5G手機出貨量億部,同比下降%。
國際數據公司(IDC)此前的季度跟蹤報告也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億部,同比下降%,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除了國內,全球也是同樣的趨勢,據IDC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億部,同比下降11%,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0到12月僅出貨3億部,下降18%,創下最大單季降幅。
從相關機構的數據來看,雖然大家的購買熱情非常高,各大廠商亦是經常將“勝利”掛在嘴邊,但出貨量的同比下滑無不在時刻表明智能手機市場的萎靡。市場萎靡,我相信如果不是數據的佐證,你絕對無法將之與當下的“盛況”聯想到一起。
誠然,各大廠商的銷售情形一如往日般如火如荼,但奈何市場萎靡的這個結論是結合國內以及國外機構報告綜合分析出來的結果。那么問題來了,在遍地黃金的年代沒有賺到錢,現在遍地糟糠,你想賺錢,還要賺大錢,現實嗎?
沒錯!這就是華為在過去9年追趕過程中失去的東西,也是華為在超越蘋果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這個問題的難點在于,形勢的轉變,華為左右不了。舉個簡單的例子,8月24日之前,大家對海鮮沒有任何抵觸情緒,但8月24日之后,大家對海鮮產生了戒備,甚至有些人已經決定此生不再碰海鮮。
看到這個例子大家可能會問了,我可以選擇不吃海鮮,怎么能夠說形勢無法左右呢?抱歉,你的單純值得肯定,但思考問題我建議應該深入一些。你選擇不吃海鮮并沒有左右真正的形勢,而真正的形勢針對的目標是海產品經營者。
相信大家關注相關信息的時候也注意到了,不少經營海鮮的賣家在直播間中嚎啕大哭,為什么呢?是為了博取大家的同情嗎?是為了博取流量以及關注嗎?都不是,因為污水排放,他們左右不了,消費者對海鮮的介懷,他們同樣左右不了。
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是當事人,這事除了改行之外還有其他解決的辦法嗎?國家出面,告訴你這個東西隨便吃,國家敢出面這么說嗎?作為當事人,我們自己出去跟消費者說,這東西吃著沒事,或許這話你敢說,但是誰信啊?都是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人,這東西的危害有多大,小孩子可能都知道,所以有解嗎?
這個例子如果你能夠理解的話,讓我們復看華為,華為身上難以左右的形勢有哪些?舉個例子,產品價格!華為雖然在銷量上超越了蘋果,但根據相應的報告來看,蘋果的價格比華為高。
代入到實際當中,蘋果在配置落后于華為的情況下最低5000元起售,華為在配置遠超蘋果的前提下3000元(假設)起售。在高性能低價格的“誘惑”下,華為的銷量才實現超越。相反,如果這兩個條件取消或者取消其中一個,華為還能在銷量上實現對蘋果的超越嗎?
關于這個問題,雖然我很想給出積極的答案,但是,形勢不允許!一方面,根據華為的表現來看,支撐華為銷量的中低端機型仍占據很大一部分,而這個階段的市場中的競爭異常激烈。同樣的配置,你標價2000,別人就能標價1500,可能數字不是很準確,但相信這樣的競爭場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一方面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迫于海外市場環境以及監管制度的嚴苛,大多數出海謀生的國產品牌,在廣告以及營銷上的力度遠不及國內。在失去營銷以及廣告的助力下,支撐銷量的點從虛擬縹緲變成了現實,因此產品質量受到了不同種族的審視以及需求上的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各大品牌雖然初露鋒芒贏得了立足之地,但想快速崛起還是頗具難度的。所以,中國市場仍是支撐各大廠商銷量的中堅力量。其中,根據相應的報告顯示, 近10年來,中國市場是華為的主要營收來源,華為在歐洲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地區市場的收入占比呈減少趨勢。換言之,在近10年中,華為有意將重心轉移回國。
總體來說,各大品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非常高。這也就造成了集體扎推互相拆臺的尷尬局面,也是造成惡意競爭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在諸多因素綜合到一起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大致斷定,華為在失去 高性能低價格或失去其中一個條件下在銷量上實現對蘋果的超越基本上屬于一件不現實的事。
最后,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立場非常堅定且明確的中國人,我希望華為能夠在等價的基礎上做到銷量上對蘋果的超越??墒?,同樣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立場非常堅定且明確的中國人,我深知捧殺的危害以及驕兵必敗的道理。
所以,我真誠的建議,不要把華為當神仙,也不要忽略敵我之間的差距,方能致勝。如若你堅信華為是個神仙,華為就是那個超越蘋果給予中國人脊梁的人,我希望你把言語貫徹到實際當中,呼吁華為將即將發布的新品定為10000元起售,然后你大買特買,把高于蘋果的價格,高于蘋果的銷量,這種實質性的超越變為現實貢獻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