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趨向,能源和農產品對華出口成為少數歐洲國家順差關鍵
時間:2023-08-31 22:08:34
【資料圖】
與中美經貿領域競合關系復雜,美國一邊承諾不脫鉤一邊引導產業鏈遷離不同,中歐經貿關系的互補性愈發引起各界關注。從區域性來看,歐盟多年來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從國家層面看,歐洲各國普遍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多個歐洲經濟領頭羊國家與中國共同理順競合關系以謀求多贏。中歐經貿領域的不和諧聲音則是,有人詬病中國對歐盟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一眾歐洲國家里對華貿易逆差多、順差少。
細數近年來對華貿易順差的歐洲國家,僅有俄羅斯、烏克蘭、挪威、斯洛伐克、芬蘭、愛爾蘭等少數國家。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傳統產業大國均為對華逆差。與中國在光刻機問題上反復拉扯的荷蘭對華貿易逆差較大。
事實上,多個歐洲產業大國都有出口至中國市場的強勢產品,除去荷蘭集全球之力的光刻機之外,法國和意大利強盛的奢侈品在中國市場極為暢銷,且除去個別美國同類品牌,幾乎沒有替代品。與光刻機高企的技術壁壘不同,法、意等國主導的奢侈品領域的品牌壁壘更難打破,技術不斷迭代更新,科技公司的競逐有追趕和超越的可能。而奢侈品品牌卷的從來都不是技術而是沉淀,做到“講好故事”即可,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弱項。
雖然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強力競爭,但德國和英國的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上仍是不可輕視的重要力量,也在中英貿易、中德貿易里占據大量份額。德系汽車三巨頭和英國汽車品牌都在中國市場有著超強的消費者黏性,多年深耕留下了大量忠實粉絲。相比之下,剛剛“走出去”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還有漫長的拓展之路要走。
能源和農產品是多個歐洲國家實現對華貿易順差的關鍵。能源方面,向中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不容有失的經濟獲利渠道,俄羅斯能夠“越打越富”,既有印、美轉手貿易的原因,更有中國大量購買油氣的基本盤。中國和挪威也保持著長期的油氣領域合作與貿易。農產品方面,烏克蘭、西班牙、冰島都有大量特色農產品長期出口中國市場,且難以被其他國家替代該生態位。此外,雖然都是對華出口珠寶和貴金屬的國家,但瑞士有著較高的貿易順差,比利時則是逆差。
盡管中東地區移民逐漸填補了歐洲的低端勞動力缺口,大量美國天然氣也補上了俄羅斯廉價能源的空缺,但歐盟經濟發展仍有難題待解。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企業破產潮繼續席卷絕大部分歐洲國家,同比環比雙增長。與中國產品越來越多擠占日韓產品的全球市場生態位不同,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的合作范圍更為廣闊,9月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以及年末的中歐峰會或將為產業界帶來更多趨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