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 河南:鄉村多了藝術氣
時間:2023-08-31 14:10:24
河南省東部的開封市、商丘市、周口市3座地級市,人口達3000多萬,擁有廣袤的鄉村。這里公共文化的亮點是什么,群眾文化生活面貌如何?近日,河南省公共文化績效考核組對三市開展考核和調查研究,在10天里走訪了8個縣市區的24個鄉鎮文化站、48個村級文化中心。記者隨考核組看到了一個個火熱的公共文化場景。
鄉村提升注重公共文化融入
(相關資料圖)
杞縣宗店鄉是一片紅色熱土。在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指導下,宗店鄉以紅色文化為基調,推動“紅色資源保護+文化傳承+旅游”融合,以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舊址為核心,修建了粟裕展廳、粟裕作戰室、粟裕陳列室、張震陳列室等,陳列戰爭裝備、遺存、影像作品等,同時結合精品民宿、農家樂、鄉村農耕館、紅色青少年研學等形式,實現公共文化融合發展。
杞縣縣長黃宗剛表示,去年以來,全縣改造了40多個村莊,接下來打算再改造提升45個村。改造尊重農村院落的原汁原味,將一些地方變成公共綠地,修建人性化的矮院墻,融入公共文化元素,修建鄉村博物館、圖書室等。
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需要保護和利用鄉土文化。項城市聚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城鄉嵌入式建設了一批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間。項城籍的張伯駒是近現代史上的文化大家。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該市推出“張伯駒書房”,將張伯駒詩畫照片等文化資源送到基層百姓身邊。項城市實行“新建+改造”模式,在城區改建城市書房,在農村新建一座座美觀的綜合文化中心,在時間、空間和功能上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提升項城市的城市品位和文化氛圍。
農民已不是過去的農民
調研中,3個城市的很多縣為農村鄉土文化留有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幫助鄉土文化在融入推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中擔當應有角色,原本種地的農民端起了藝術飯碗,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每天在這里描個畫,心情舒服了,又能賺點小錢,這日子不錯。”每天早上,在睢縣白廟鄉土樓村幾個普通院落,都聚集著一些畫畫的農民,他們畫門神、搞創作,在T恤、茶杯等文創產品上描繪各種圖案。5年前,村里來了“扶貧藝術家”。洛陽畫家李玉芬是土樓村的第一批“扶貧畫師”,她帶著30多人的團隊到這里免費教村民畫畫。隨后,北京、鄭州等地的藝術家也相繼到來,打造出工筆畫、書法和藝術衍生品創作等不同特色的40多處農家藝術小院。從來沒有摸過畫筆的農民跟著老師學習畫畫。目前,土樓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從事與書法、繪畫相關的工作。今年以來,到土樓村觀光旅游的游客達到1萬多人。土樓村采取“工筆畫文化觀光+高效農業”模式,流轉土地528畝,種植油菜、牡丹、菊花、芍藥等,打造寫生創作和村民增收的產業平臺。隨著游客越來越多,當地發展起旅游民宿,“一筆一畫”地豐富了土樓村村民文化生活,也繪出了致富新路子。
民權縣王公莊村已成為“中國畫虎第一村”,全村1300余人中有900多人從事繪畫及相關行業。村里新近落成的創客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王公莊村容整潔,眾多畫廊、畫舍、畫館、畫齋沿著主干道排開,村里家家掛虎畫,戶戶有畫虎人。2021年底,王公莊被授予國家4A級旅游景區,該村正向全國著名的工筆畫創作、銷售集散地和文化旅游景區轉變。
鹿邑縣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合作社的載體作用,組織全縣20多名畫家和“村寶”繪畫人才50余人,在鄉村創作了6萬多平方米的墻繪,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熏陶。墻繪中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大講堂”,展示了鹿邑縣新時代美麗鄉村的風貌,對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弘揚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商丘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全周說,睢縣的土樓村和民權縣的王公莊都是農民靠畫畫發展起來的藝術村莊。每逢節假日,很多外地游客坐著大巴車來睢縣土樓感受鄉村藝術。王公莊由原來畫“猛虎”到現在畫“萌虎”,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農民畫畫讓鄉村有了藝術氣質,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文旅融合推進公共文化發展
杞縣裴村店鄉孟里寨村,一個從前名不見經傳的村莊,因一處古院落的復建保護被越來越多人熟知。這個院子名叫慶合堂,是村里的文化名人張書勇返鄉創辦的。張書勇在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幫助下,將慶合堂打造成集民俗、農耕和姓氏、家風、家訓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園。
項城市西郊南頓故城是一處大型歷史文物群,含有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現存城墻、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臺遺址等歷史遺跡和文物。為了凸顯區域旅游優勢、提升景區知名度和觀賞性,當地文旅部門邀請國內情景劇專業團隊,歷時3個月編排了《劉秀點兵》《劉秀登基》情景劇,常年在南頓故城演出。縣里利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文旅活動。2022年啟動了“南頓故城書會”,在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組織項城的說唱藝人在南頓故城景區設立故城書會,一系列文旅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通過此次調研印證,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是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進程中重要的源頭活水。深入挖掘、繼承、發展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穩致遠、走深走實的需要,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手段,是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河南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大有可為,未來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