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那場暴雨、泥石流,如果不是冒著生命危險攔下了那列急駛的火車,盧偉仍然是河北淶源縣王安鎮山炮村一名普通的羊倌。一場英勇救火車的事跡傳開后,蜂擁而至的媒體、紛至沓來的榮譽和26萬元“巨額”獎金使得這位農民一下子成了“名人”。7月29日《法制晚報》記者探訪發現,盧偉和他的整個家庭的命運正在被改變。
一名普通的羊倌,因為沖下來的泥沙將火車軌道淹沒了,在關鍵時刻,村民盧偉把自己的羊兒放到一邊,冒著生命的危險,攔停即將通過的列車,確保了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自己的羊兒卻損失了不少。
村民盧偉感人的事跡經過新聞媒體報道后,迎來了無數網友的點贊。不少網友稱這位冒死攔火車的漢子為“中國好村民”、“最美村民”,當地授予盧偉“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并給予共計26萬元的獎金,這就是對平民英雄最好的贊美和獎勵。
俗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村民盧偉成了村里的名人,同事也打破了他不平靜的生活,給他家里帶來了更多的煩惱。據了解,盧偉現在接待全國各地的媒體,甚至還原現場次數數不清。每來一撥記者,盧偉就不厭其煩地“還原現場”。更令人搞笑的是:攔停火車當天,他的草帽丟了。為了配合采訪,他特地趕集花了10塊錢買了頂新的草帽。因為演示次數太多,場地也來回換,他的草帽又丟了。因為不停地還原表演,不停地演說當時的情景,盧偉嘴唇起了皰,睡不好覺,為了應酬記者,甚至不得不每天花100元,請村民幫他放羊。
冒著生命的危險攔停火車,避免了一場大事故,這種見義勇為的行為理當大力宣傳、表揚,值得更多的人來學習、來仿效。但是,該表揚的已經表揚了,該采訪的已經采訪了,該報道的已經報道了,該還原的已經還原了。在當前各個媒體、網站、電視傳媒居多的情況下,都一窩蜂地去采訪、去還原當時的情景,不僅重復采訪、累壞了當事人,更關鍵是也影響著鐵路運輸安全生產。
其實,新聞資源是可以共享的,媒體對“平民英雄”采訪也需要一個度。如果超過這個度,影響著正常人的生活,那宣傳本來是好事也會變成壞事的,這樣的宣傳也沒有什么新聞價值了。
作者姓名:周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