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省會,強勢逆襲!
時間:2023-08-29 17:10:32
1
(資料圖)
最近幾年,不少城市都走上了網紅之路。
但總有一個城市與眾不同,就是合肥。
8月21日,合肥官方發布消息,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實有人口1234.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05.3萬人,流動人口429.1萬人。
一時間,“合肥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刷屏。
其實早在去年12月,合肥就在官方場合宣布過一次,實有人口已經超過1100萬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實有人口并非一個重要的統計概念。
實有人口就是一個地區在某個時間點城市內所有的人口總和,包括常住人口、流動人口、戶籍人口、外籍人口。
而我們常說的千萬人口大城,衡量標準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定義,是統計的在一個地區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而公布實有人口的意義之一,便是證明自己的人口吸引力。
“已經有這么多人來我們這生活了,你們還不來?”
更實際一點的意義在于,方便城市的公共服務管理。
實有人口或者實際管理人口中,包含大量短期駐留人口,盡管他們不怎么占用大城市的教育和社保資源,但給城市醫療、交通、居住、社會管理依然帶來不小壓力。
摸清楚實際管理人口規模,更方便城市對未來作出規劃,優化配置公共資源。
宣布實有人口規模的,也并非合肥一個。
比如廣州,截至8月“實時在穗人口約2400萬”;
比如蘇州,截至6月底,實有人口1619.69萬人;
比如南京,早在2019年底就宣布了實有人口1031.22萬。
核心大城市的實有人口規模,總要高出常住人口不少。
2
合肥的“炫耀”,因為真的有資本!
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不少人口大省、大市常住人口減少,但合肥卻在逆勢增長。
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963.4萬人,比2021年增加16.9萬人,這個增量可以排在全國第三位,長三角第二位。
合肥的增量,與杭州不相上下,也僅僅比第一名長沙少了1.2萬人。
而過去多年合肥的人口增長表現,除了2021年比較特殊之外,可謂十分穩定。
尤其是合肥的戶籍人口,近些年都保持著穩定增長。
真實的人口吸引力,數據不會撒謊。
簡單計算一下,合肥距離真正的千萬人口大城還有36.6萬人的缺口。
假如按照每年10萬人的增量計算,合肥真正跨進千萬人口俱樂部,也只剩下4年時間。
而合肥的人口增量,大部分還是來自省內。
2022年,安徽省16個地市中,只有合肥、滁州、蕪湖、馬鞍山和宣城5個城市的人口保持增長,其余11個城市人口都變為負增長。
也因此,合肥的人口增量,甚至超過了全省的增量(14萬人)。
人口在向哪里流動,一眼便知。
而這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安徽16個地市中,只有合肥的人口自然變動還保持增長。
想要保持出生率的正常增長,做大人口基數是一個笨方法,但目前的階段還算有效。
而強省會對省內城市的虹吸效應,也只會越來越強。
3
存量人口爭奪的時代,搶人早已不是秘密,送錢送房送補貼的搶人政策,也早已遍地都是。
合肥的搶人秘訣是什么?
反其道而行之:先搶產業再引人。
從2017年開始的“搶人大戰”,普遍都是先降低落戶門檻,后來演變成成購房優惠、購房補貼、落戶補貼、就業補貼等等。
一哄而上。
但人口吸引來之后,能否有安穩的就業,那時還沒有多少城市考慮如此長遠。
除了那些基本的操作之外,合肥還選擇了“曲線救國”,把產業做大做強。
產業升級,成為合肥過去十年最引以為傲的資本。
從長鑫存儲到京東方,再到引進風投蔚來汽車一戰成名,合肥精準的走在了產業風口上。
如今的產業主導,已經轉變為“芯屏汽合”和“急終生智”:
芯,即集成電路產業;
屏,即新型顯示產業;
汽,即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合,即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融合發展;
急,即城市應急安全產業;
終,即智能終端產業;
生,即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
智,即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
這些戰略新興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極。2022年,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6.2%,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8%。
而他們吸引來的人才,已經超過40萬。
僅僅新能源汽車一個產業,合肥就有6家整車企業,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從業人員大概10萬人。
比亞迪合肥基地的落地,還將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需求還會迎來一次爆發。
而這些新興產業都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需要大量的高技術人才,又能促進整個城市的人口質量向上邁一個臺階。
只要產業興盛、解決就業,就有無盡的人口吸引力。
合肥算是把這一點玩明白了。
就在公布實有人口規模之后,合肥又公布新的政策,開始搶上市公司了。
引來公司引來產業,才能真正的引來人才。
這是值得所有城市學習的榜樣。
最后,依然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重磅資料:
《全國300城人口增量排名》
《全國139個收縮城市名單》
《全國各地重點產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