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焦點:坤鵬論:讀《普羅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三十八)
時間:2023-06-24 00:21:21
知行合一,應該是知與行互為對方向上的階梯,互為對方迭代的營養,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為表里,密不可分,知必然表現為行,行必然升華為知,如此往復,智慧便得到不斷提升。
——坤鵬論
(資料圖)
一、前情回顧
在《讀<普羅泰戈拉篇>德性是否可教?(三十七)》中,坤鵬論主要分享以下內容:
蘇格拉底:它們是德性的組成部分,還是德性的不同名稱?(二十二)
前面,蘇格拉底證明了:人是趨利避害的,不是舍好趨壞的。
所以,沒有誰在有可能面對好的事情的情況下,還要自愿去求取面對那些壞的事情。
接下來,他轉回到了普羅泰戈拉前面提出的觀點:勇敢與德性的其他部分非常不同。
而且,就在當時普羅泰戈拉還特意強調說,勇者甚至急切地向危險猛進。
但是,這就與前面的結論產生了矛盾,因為勇者也是人,是人,便都是趨利避害的,絕對不會舍好趨壞,所以,勇者也應該不趨向危險呀!
如果假設前面的結論沒錯,那么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勇者所趨向的所謂危險之事,在他們看來,并非壞,而是好。
因為,勇者是受自己支配的人,而只要受自己支配的人都是有知識的,他們不可能去求取面對自己認為是危險的,即壞的事情。
那么,解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對危險的事情進行論證,考察它們是否也有好與壞之分。
或者說,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可能因為有無知識的原因,會對其有著不同的判斷,比如:有知識的人認為好,無知的人認為壞。
蘇格拉底指出,所有人都會趨向好事,即令他們安心的事,不管是懦夫還是勇者,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們求取面對的是相同(性質)的事情。
但是,以上戰場為例,懦夫和勇者所求取面對的事情完全相反,即勇者愿意上戰場,懦夫卻不愿意。
那么,按照上面的論證思路就要論證上戰場這件事,在懦夫和勇者的認知中,是不是完全不同的。
接著,蘇格拉底論證得出,上戰場是件高尚的事情,而高尚的事情是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同時也是快樂的事情(從結果上講)。
簡言之,上戰場既是高尚和好的,也是快樂的,所以勇者會自愿上戰場。
不過,也正因為上戰場既是高尚和好的,也是快樂的,按人皆趨利避害、不會舍好趨壞的道理,懦夫也應該自愿上戰場呀!但事實上他的行為卻正好相反,不愿上戰場——不趨向于更高尚、更好、更快樂的事情。
這里面的原因只能是:懦夫和勇者對上戰場這事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相反的。
勇者,因為有知識,有智慧,明白正義的戰爭是高尚的、好的、快樂的事情,就算身死,也是死得其所,死得光榮,是好事情,所以只要是正義的戰爭,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上戰場。
同時,他們既沒有對丑、壞的恐懼,也不會對丑、壞膽兒大,所以,對于愚蠢的、不正義的戰爭,他們知道,那是低劣的、壞的、苦惱的事情,為這樣的事情戰斗自然也是壞的結果,即使是死,也是低劣的,所以他們不會上這樣的戰場。
懦夫,因為沒有知識,無智慧,所以根本不懂上面這些,不管是正義的戰爭還是不正義的戰爭,他們一律排斥,認為都是壞的事情。
莽夫,同樣也是沒有知識的,無智慧,但和懦夫不一樣,他們認為只要是戰爭就是好的,所以,急切地要去任何戰場,哪怕是愚蠢的、不正義的戰爭。
總之,懦夫并不知道為了正義的理由而死得高尚,莽夫并不知道為不正義的理由而死得低劣。
二、蘇格拉底:它們是德性的組成部分,還是德性的不同名稱?(二十三)
“然后呢,懦夫因之而是懦夫的這個東西,你叫它懦弱還是勇敢?”
“我當然叫它作懦弱了。”他說。
“懦夫豈不是因為對危險的事情無學識而顯得是懦夫?”
“完全如此。”他說。
“那么,由于這種無學識本身,他們才是懦夫?”
他同意。
“按你同意的,他們因為懦弱所以是懦夫?”
他承認。
“對危險的事情和不危險的事情無學識豈不就是懦弱?”
他點點頭。
“可是,”我說,“勇敢與怯懦剛好相反吧?”
他說是。
“那么,對危險的事情和不危險的事情有智慧與對這些事情無學識相反吧?”
這兒他仍然點點頭。
“對這些事情無學識是懦弱吧?”
對此,他十分勉強地點頭。
“那么,對危險的事情和不危險的事情有智慧就是勇敢,與對這些事情無學識則相反吧?”
他不再愿意點頭,也不吭聲。
于是我說,“怎么啦?普羅泰戈拉,對我問的,你既不說是也不說不是?”
“你自己完成它吧。”他說。
“僅有一件事情,”我說,“我還想問問你:你是否仍然像起初那樣認為,有些世人既極其學識,又極其勇敢?”
“我覺得,”他說,“蘇格拉底啊,你讓我做一個回答問題的人是為了好勝哦。我會讓你高興,而且我說,按已經同意的,我認為這不可能。”
我說:“其實,我問的所有這些不是為了別的,不過是想看清楚涉及德性的事情究竟怎么回事,德性本身究竟是什么。”
“畢竟,我知道,倘若這一點變得明朗起來,我們——我和你倆——說了老半天的那個問題才會變得極為清楚:我說德性不可教,而你說可教。”
“我覺得,我們的這些說法迄今為止的結局就像一個世人在指控和嘲笑我們,如果這結局會發出聲音的話,它恐怕就會說:
‘蘇格拉底和普羅泰戈拉啊,你們真是出格之人哦!
你蘇格拉底呢,在起先的那些說法中說德性不可教,這會兒你卻急沖沖要與自己相反,力圖證明所有有用的東西都是知識,甚至正義、節制以及勇敢都是知識,以此方式表明,德性似乎顯得最為可教。
畢竟,倘若,德性是某種不同于知識的東西,像普羅泰戈拉試圖說的那些,它顯然就會不可教。
可現在呢,蘇格拉底啊,倘若德性整個兒將顯得就是知識,如你急沖沖得到的那樣,如果它不可教才會讓人詫異呢。
反之,普羅泰戈拉呢,當初假定德性可教,這會兒卻顯得急沖沖要得到相反的觀點,德性顯得最不像的就是知識,這樣的話,德性就會至少是不可教的。’”
在這里,蘇格拉底首先自己點出了自己的自相矛盾,然后,繼而又道出普羅泰戈拉的自相矛盾。
劉小楓在注釋中分析道,蘇格拉底認定,這次討論并沒有給普羅泰戈拉帶來哪怕是細微的變化,普羅泰戈拉仍然相信自己開始所說的,正如這次討論也沒有給蘇格拉底帶來絲毫變化。
兩人和開始一樣,采取各自的立場,如果這場對話的目的是蘇格拉底應該學到某種東西或普羅泰戈拉應該學到某種東西,那么就可以說,這場對話完全失敗。
但是,我們知道,這場對話的首要目的不是蘇格拉底或普羅泰戈拉應該學到什么,而是對希波克拉底的影響。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相關稿件
實時焦點:坤鵬論:讀《普羅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三十八)
機構:專業云廠商擴張趨勢逐漸明確,關注云端AI、算力芯片相關企業-世界速遞
全球動態:博樂市“書香小書記”:匠心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品牌
重磅!《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正式印發!(附權威解讀)
環球關注:泥地龍舟賽+水上拔河比賽 沈陽舉辦田間趣味運動會喜迎端午
美媒:失蹤潛艇副駕駛妻子是“泰坦尼克”號遇難者后代|全球新資訊
何時返長不堵車?端午長沙要限行?收下這份假期不堵車攻略 今日最新
世界關注:聚力促發展 同心惠民生:浦東統一戰線“同心薈”服務團成立
天天新動態:反轉!蕭敬騰出現被傳吸毒,警方要求做二次毛發檢測,結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