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青區法院李七莊法庭:為家事案件“把脈”
時間:2023-08-31 03:45:56
民主與法制網訊(記者李曉玲 劉洋 通訊員郝禹彤)近年來,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法院李七莊法庭以家事審判為著力點,延伸服務觸角,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2022年4月,李七莊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新型城鎮化試點法庭”,同年9月,入選最高法第四批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
織牢家庭“保護網”
(相關資料圖)
“拿到這份保護令,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安全感。”甲女士收到了法官現場送達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這也是西青區法院依法發出的2023年第1號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書。
遭受丈夫乙先生家暴后,甲女士選擇報警,并向西青區法院申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而在甲女士提出申請前,李七莊派出所已經將該起警情推送至李七莊法庭,法官第一時間對該案予以關注并著手處理。經依法審查,法官認定,乙先生對甲女士實施了家庭暴力行為,申請人甲女士符合申請條件,遂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及時保護了婦女合法權益,避免家庭矛盾進一步擴大化。
能夠迅速織牢這張保護網,得益于李七莊法庭與李七莊派出所創新性地設立了警情聯動推送常態化機制。該機制中,當派出所收到家暴報警時,第一時間將其推送給派出法庭,法庭輪值法官與民警一同趕往現場,共同處理家庭矛盾糾紛,并適時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把安全保護罩設置在源頭。
李七莊法庭還與當地婦女聯合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合作,為當事人安排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免費疏導,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化解當事人內心郁結。
在人身安全保護上下足功夫的同時,財產安全保護也要齊頭并進。今年1月,李七莊法庭發出天津市首份《離婚案件夫妻共同財產申報告知書》,護航誠信訴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離婚案件當事人合法財產權益。
搭建家庭“調處網”
“離婚!我和你過不下去了,今天就離!”
“離就離,把錢分清楚,一刀兩斷!”
胡先生和李女士這樣的離婚案件只是李七莊法庭每年眾多家事案件中的一起,但對于當事人來說,卻是影響他們人生的大事。熟人社會中的家事糾紛,癥結在于根源性的情感糾葛,往往并不適合一判了之,充分調動“民力”方能更好釋放“法力”。
法官耐心地安撫雙方當事人,了解到雙方具有多年感情基礎,并育有兩個孩子,于是為他們釋明法理、講明情理,同時積極聯系村干部、鄰里糾紛觀察員上門做工作,最終雙方達成和解,避免了一個家庭的破裂。
把準了家事案件的“脈”,李七莊法庭對癥下藥,不斷創新審判理念,采用圓桌審判的方式,創新性引入家事、鄰里糾紛觀察員機制,聘請“五老鄉賢”等人員擔任觀察員一職,在家事、鄰里糾紛案件中,進行中立性、專業性調解。
同時,針對如民間借貸、土地租賃等矛盾糾紛,由法庭牽頭,與婦聯、居委會、司法所、綜治辦、矛調中心和商事調解組織等單位協同發力,共同搭建多元解紛聯盟,形成訴前調解新模式,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優勢。自該解紛聯盟成立以來,訴前共化解各類糾紛232件,訴前引調率達到80%,其中司法確認76件,且均已全部履行,切實筑牢了社會矛盾化解第二道防線。
護住家庭“人際網”
“我家房子反水,是因為這棟樓一起用的主管道堵塞,這管道是所有住戶一起用的,現在修好了,損失費和維修費得大家一起攤一攤,不能只讓我一家出錢吧。”
“管道出了問題,怎么沒看到別人家反水啊,就你家有事兒,還拉上我們,反正我不賠。”
“我不管。”
“我也不管。”
……
李七莊的某個社區里,業主情緒激動,劍拔弩張,爭吵一觸即發,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大家冷靜一下,把大家叫來呢,是想給大家解決糾紛的,咱也不是來吵架的,我們都要尊重原告的訴訟權利,配合好庭審活動,這樣才能快速把事實厘清,把問題解決。”承辦法官在庭審中提示道。
二十余名業主被卷入了一場管道反水的糾紛中,家庭是小家,社區是大家,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不僅影響當事人的切身權益,也破壞了一棟樓的鄰里關系,極易形成新的矛盾糾紛隱患。于是,李七莊法庭的法官決定前往社區中就地開庭,最大限度發揮調解力量,解決糾紛矛盾。
法官一邊安撫雙方當事人情緒,一邊耐心傾聽各自意見,引導雙方依法舉證、質證,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還原事實,同時不斷從情、理、法勸導開解他們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庭審結束時,暮色已降,最終雙方握手言和,申請庭外和解,共同協商更合適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