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要聞:告別老舊小區,住進“大房間”!梧桐樹下的街區這樣“煥新”
時間:2023-06-24 02:34:06
談到湖南街道,你腦海里第一印象是什么?有人說是梧桐樹蔭下斑駁的光影;也有人說是老洋房上的一磚一瓦;還有人只記得街道內“老破舊”的小區......接下來讓我們搬好小矮凳,一起聆聽這里發生的精彩故事。
“我是來自張家弄居民區的林敏,今年初,我們陜西南路360弄的33戶居民,告別居住了幾十年的‘老破小’,住進了‘大房間’,終于可以在自己家泡澡了。近兩年,我們風貌區居民像這樣幸福感滿滿的故事層出不窮,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其中兩個。”
(資料圖)
花園洋房蝶變的故事
這里是湖南街道陜西南路188弄,也是徐匯區最早的花園住宅“紀家花園”,歷經近百年洗禮,每幢門前的小花園不僅堆滿了雜物,還搭起了違建。2022年,隨著湖南街道“美麗家園”改造項目啟動,這處英式風貌花園洋房群迎來了一場“蝶變之旅”。
資料圖
“一花園一方案,你的花園你做主!”在居委干部、城管、設計、施工的一次次上門,一戶戶懇談中,居民群眾深受感染,開始積極參與花園設計。哪里日照晾衣好、哪里養花觀景好......在設計師的筆下,一個個想法躍然紙上,看著自家花園未來的效果圖,居民的熱情更加高漲,還沒等開工,19個花園內24處155平方米的違建全部拆除,為后續的改造工程掃除了障礙。
如今花園洋房“重獲新生”,花園之間竟也開始“爭奇斗艷”,今天5號花園新裝的夜燈讓夜景更加迷人,明天8號花園里新擺的盆景讓景觀更加靚麗,這樣的“比學趕超”給居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樂趣。
劉阿姨90歲的老母親過去很少出門,現在每天都會坐著輪椅到院子里逛一圈,老太太說,院子修得那么好,她要作為“民間老林長”維護好。見此情景,居民區黨總支“趁熱打鐵”組織居民商定《自治公約》,從維護花園、到垃圾分類、再到鄰里和睦,建立起自治共治的新平臺。看到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滬劇迷老吳也主動找到居委會,說要根據188弄的故事創編一段滬劇,唱出老洋房里的新生活。
百歲老人住新房的故事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延慶路110弄無疑是湖南街道最“富有”的小區之一,據了解這里老年人口占比高達51%,其中年歲最長的是已經一百歲的龔奶奶。2022年,延慶路110弄房屋舊改征收工作正式啟動,舊改消息剛傳出,龔家兒孫們就有了顧慮:“奶奶常年臥床,能不能找到過渡房?搬家過程中有個閃失誰負責?”
對此,街道實行“一戶一策一干部”工作法,組成20個工作組,一戶一戶傾聽居民訴求、解決居民難題。面對龔家人的擔憂,工作組以兒女心做好征收方案解釋溝通工作,幫助制訂搬遷方案、尋找過渡房源。工作組的小顧,休息日還在跑房產中介店,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功為龔奶奶找到一套合適的過渡房。看著完善的搬遷方案和合適的過渡房源,龔家人一致同意簽約。簽約時龔家兒孫握著小顧的手說,“奶奶活上一百歲不容易,我們本不想搬,可是現在都安置妥當了,你們可算是解了我們全家人的‘心病’了。”
“歡迎大家來湖南社區,聆聽武康大樓里熱議的改造方案;欣賞淮海路上開放的上音綠地;品味衡復街區里百年的歷史風貌;感受城市空間里煥新的環境品質,也讓我們一起創造出更多生動的故事,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記者:奚亮、張徐俊
編輯:邱彩紅
校對: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