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業一線調研:智能制造 面向未來
時間:2023-08-30 03:25:02
(相關資料圖)
據人民日報報導,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穿衣吃飯。龐大的消費需求,支撐起紡織服裝和廚電制造的巨大市場空間。不過,近年來,身處傳統制造業的企業,普遍面臨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用工成本增加帶來的經營壓力,消費升級帶來的創新壓力,再加上供應鏈高效運轉和精細化管理的需求,都促使企業動起來、快起來。
走進浙江杭州德意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和寧波雅戈爾集團,記者看到了一條傳統制造業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探索之路。
打通生產工序
提升生產效率
走進位于杭州蕭山區的德意智家智慧工廠,上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緊張有序。從電腦端輸入生產指令開始,機器自動抓取冷軋板放上生產線,隨后自動完成鈑金、焊接打磨、涂裝、總裝、倉儲等環節,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在一樓鈑金車間,記者看到墻上處處懸掛著電腦屏幕,屏幕上數據閃爍,不時有工人上前操作。一塊生產油煙機的長方形冷軋板,先后被運到聯通物聯網系統的沖壓機、液壓機前,經過一系列工序自動成型。油煙機內膽生產完成后,由流水線吊裝到二樓噴涂車間進行噴涂。隨后在三樓成品裝配線,幾十個零部件已經全部到位,經過不到10分鐘的裝配,一個油煙機就展現在眼前。
德意智家生產管理部經理莊柏堯介紹,工廠智能改造帶來的好處很直觀——一期工廠實現年產量200萬臺,產能為之前的4倍,人力卻減少了約2/3,原本需要二三十人的涂裝車間和包裝車間,現在減少到4人。
在位于浙江寧波海曙區的雅戈爾集團西服智能工廠大樓二樓的西服車間,記者看到的則是另一番場景。
天花板上的吊掛線蜿蜒分布,一件件西服、西褲正在軌道上被勻速傳送著。生產工位按照工序環節被安排在吊掛線下方,智能系統自動分配訂單到工位,工人在完成對應工序后,再將服裝掛回吊掛線,傳送帶便會自動走向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