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塊9的瑞幸,新中產薅瘋了
時間:2023-09-01 09:15:56
一杯咖啡要多少錢?不要四十,也不要二十,只要九塊九。今年以來,咖啡價格戰越演越烈。單杯咖啡的價格打下來了,部分咖啡品牌卻更賺了。
據最新發布的財報,瑞幸咖啡今年二季度總凈收入為62.01億元,同比增長88%。星巴克大中華區收入為8.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9億元。換句話說,瑞幸咖啡在營收上首次超過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
漂亮的成績單,加上之前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喝著9塊9咖啡的網友不由得感慨“瑞幸終于打敗了星巴克”。
(資料圖片)
然而,卷生卷死的中國咖啡市場,真的這么容易就分出勝負嗎?
之前有媒體發起過調查,結果顯示偏愛瑞幸的網友占比更多。(圖/微博)
1、9塊9,到底賺不賺錢?
咖啡續命黨阿云,本堅定擁護手沖咖啡,工位常備濾杯和咖啡粉。但是她這倆月“倒戈”了小藍杯。她算了算,9塊9一杯的瑞幸拿鐵,跟自己買咖啡豆和鮮牛奶的成本沒差多少。開早會前和同事拼單買咖啡,這社交價值也是工位手沖難以匹敵的。
跟許多消費者一樣,阿云也好奇過:9塊9一杯咖啡,瑞幸不虧本嗎?真是咖啡不夠用冰來湊嗎?
瑞幸咖啡的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一杯咖啡賣9塊9,依然“每杯都賺錢”。Q2財報也印證了這個說法。在美國會計準則下,瑞幸咖啡Q2的營業利潤為11.73億元,營業利潤率為18.9%,創下公司歷史以來的新高。
數據顯示,推出9塊9元促銷的*周,瑞幸賣出了3900萬杯,當月的會員數突破5000萬。你一杯我一杯,瑞幸業績原地起飛。
瑞幸咖啡從6月開始推出每周9塊9優惠。(圖/瑞幸咖啡官方號)
“讓高品質咖啡進入9塊9時代”的瑞幸,最初竟然也是被逼的。
中國咖啡市場,現在太卷了。星巴克在外賣平臺上直接半價,加拿大國民咖啡Tims直播間里把自家產品從19.9元砍到9.9元,更不用提幸運咖的5元美式和自帶杯減5元的Manner……
今年2月,庫迪咖啡發起了“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原價近20塊一杯的新品爆款,全部9塊9促銷。對于價格戰的劇本,瑞幸咖啡再熟悉不過。剛出道的那些年,這位“卷王”就曾憑一己之力將咖啡單價從每杯三四十塊,“卷”到十來塊。再次與同行切磋,瑞幸隨手找了個“萬店同慶”的由頭,緊跟9塊9優惠。
盡管降價是被逼的,但開店卻是萬分樂意的。瑞幸在一二線城市的直營店數量逼近天花板。去年底起,它重新開放了下沉市場的加盟。為了加速拓店,今年5月又推出“帶店加盟”模式,給其他品牌加盟商轉投瑞幸的機會,換個門面重新開張。僅今年第二季度,瑞幸門店就增加了近1500家。
從黑龍江的佳木斯到河南的三門峽,再到廣西的百色,小藍杯的活躍身影迅速走進中國小城。越來越多的小鎮青年人生中“*杯現磨咖啡”,給了瑞幸,而不是雪王。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的朋友,今年3月回老家時發現了瑞幸。(圖/@小月月友是我)
今年6月5日,瑞幸咖啡的第1萬家門店在廈門開業。這意味著瑞幸成為中國首家全國萬店規模的咖啡店品牌,也是中國餐飲零售行業第五家萬店品牌,在蜜雪冰城、絕味鴨脖、正新雞排、華萊士之后。
瑞幸一年上新100多款,研發和營銷成本高昂。在1萬多家門店的支持下,比單杯咖啡售價降得更快的,是單杯成本。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誠不我欺。
在社交平臺上,三四線城市瑞幸門店的爆單盛景,絕不亞于北上廣市場推網紅新品的日子。據瑞幸財務披露,聯營門店收入為14.86億元,同比增長了91.1%。這波縣城中產的消費力,讓瑞幸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坐標黑龍江大慶的瑞幸咖啡門店,3小時的訂單跟操作臺一般長。(圖/@甄誠)
本以為這是一波價格鏖戰,卻意外掌握了業績起飛的黑魔法。瑞幸總裁信誓旦旦地說,9塊9元感恩回饋活動將常態化,至少持續2年。
門店多起來,更考驗企業管理的內功——成本管控。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為了壓縮人力成本,直營門店最多保留3個全職員工,即1個店長和2個副店長,其他店員都是兼職,而且有嚴格的淘汰機制。
瑞幸咖啡不僅減少正職,而且試圖取消“店長”。瑞幸咖啡系統會根據訂單來決定進貨量,還會追蹤外賣APP的購買情況,來選定下一個新店的地址。這類工作以往需要經驗豐富的店長來統籌,但現在統統布置給數據系統。這也意味著,無論店長經驗多寡,都不能阻擋瑞幸門店復制粘貼的進度。
此外,瑞幸也在減少供應鏈成本。目前,瑞幸咖啡豆的采購網絡已從中國云南,延伸至全球六大咖啡產區。它還在福建和江蘇自建烘焙基地,從烘焙到包裝全自動一條龍,避免中間商賺差價。
2022年,瑞幸咖啡創立以來營業利潤首次扭虧為盈,并且年收入首次超過100億。瑞幸這兩年賺的錢,很多是靠萬店的規模優勢省出來的。
2、瑞幸打敗星巴克,真的假的?
瑞幸咖啡開的店比星巴克多,單季營收也比星巴克高,那么,這能說明瑞幸打敗星巴克了嗎?
恐怕還不能。
首先,兩家咖啡的品牌積累差別很大。近兩年,瑞幸通過打造生椰系列產品等爆款,最近才*次實現盈利。
反觀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的星巴克,布局一二線核心商圈與機場,多年來利潤豐厚,而且十幾年前就在云南建起上游咖啡豆種植園,解決供應鏈本土化的難題。
其次,別看它們都賣美式拿鐵,背后的經營邏輯卻差得很遠。瑞幸屬于“快咖啡”,最動人的點是便宜和方便,強調功能性。相應地,星巴克屬于“慢咖啡”,賣的是“第三空間”(家和辦公室以外的空間),主打社交屬性,專注于提供“優質體驗”。
瑞幸對加盟門店的店面要求是30平方米以上,而星巴克門店多是50平方米以上的中大型鋪面。近年星巴克還開設甄選店,門口有黑星標記,手沖濾杯、虹吸壺擺一溜,更注重喝咖啡的范兒。
這倆品牌門店規模不一樣,目標消費者更是不一樣。約客戶溝通,很少人會約到瑞幸取餐吧臺前吧?30多塊一杯的星巴克飲品,不僅包含口感不一定美的美式咖啡,而且還包含免費wifi、窗明幾凈、坐到打烊的空間使用權。
總之,兩個品牌各做各的生意,甚至不能比較。如果真要比,可以比銷售額和利潤,比對咖啡文化的推廣,以及對消費者的尊重。
盡管可比性有限,但瑞幸咖啡還是給中國咖啡黨帶來了深遠且切實的好處。這波價格戰刷新了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大家對二三十塊錢一杯的拿鐵,提出了更嚴苛的性價比要求。一定程度上,這也威脅到星巴克的市場產品定價權。
眼瞧著別人在廣闊的下沉市場風生水起,星巴克也坐不住了,跨出一二線市場的舒適圈。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內地有6000多家店,計劃至2035年,將以平均9小時開一家新門店的速度,加開3000家門店。
瑞幸的崛起,更多是使星巴克自身的問題更顯眼。對于中國消費者,星巴克偏貴族化,定價高,豪華大店效率不高。
不過,對于一家國際大品牌來說,這些問題應該能快速調整。
原本,星巴克不屑于做外賣。疫情前,它在中國市場嘗試用數字平臺送外賣,一下子就上癮了。如今,“專星送”外賣從中國拓展到全美國。今年初,又在北京和上海推出“沿街取”服務,車主搖開車窗就能拿到咖啡,取餐時間精確到分秒。
因此,不要輕言“瑞幸打敗星巴克”,星巴克還有很大的后發力。
回過頭來看,瑞幸咖啡卷著世界咖啡連鎖大佬開店,但自身也難逃被快咖啡品牌夾擊。原以為瑞幸每周派9塊9的優惠券夠便宜的了,現在麥當勞也有9.9元,庫迪咖啡更是全場8.8元,從外賣平臺買肯德基咖啡券更可低至6.99元。咖啡品牌估計集體向蜜雪冰城看齊。
虎嗅曾報道,在一些下沉市場,有瑞幸加盟店的地方,兩周內就會出現一家幸運咖。據說,哪家瑞幸門店生意火爆,對面馬路就會蹦出一家庫迪咖啡。
今年7月,河南開封蘭考縣。幸運咖比瑞幸來得早,但奈何沒后者的花樣多。(圖/@殘夏)
這種 “店盯店”的現代商戰,咖啡黨當然希望來得更猛烈些。試想想,公司樓下同時開了瑞幸和庫迪,每個早上都會經受“甜蜜的負擔”:今天沖8塊8生酪拿鐵,還是9塊9椰云拿鐵?
談戀愛要講忠誠,但買咖啡花心一點并不礙事。伴隨價格戰而來的,是用戶的黏性與忠誠度的難題。
3、瑞幸咖啡們,趕上了想省錢的中產
中國咖啡市場,究竟為什么如此卷?這恐怕離不開中產們的日夜鞭策。
在品牌的眼里,中國中產階級是冉冉上升的希望之星。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每年新增這么多中產階級家庭。據麥肯錫預測,未來三年中國有望再增加7100萬個中產家庭(家庭年收入超過16萬)。
無論是新崛起的瑞幸,還是坐不住的星巴克,都把自己的未來,押在這屆中產身上。只不過,這顆“希望之星”近日收斂了一些光芒。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尤其疫情后收入不確定性增加,中產們的消費心態變了。比起買買買,有些人迷上了存存存。
央行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居民儲蓄熱情高漲,去年四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這一比例為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豆瓣“用利息生活:儲蓄”小組成員已超過10萬,還有各種分享省錢妙招的“摳組”。
存款狂飆,花錢自然就謹慎。麥肯錫對6700名消費者的調研顯示,中國消費正進入韌性時代,消費降級并未發生,消費者只是在購買商品和選擇渠道時更明智。看重品牌品質的中產們,發展成薅羊毛的生力軍。
為了買到自己認定的品牌,中產們不辭勞苦地加群團購,蹲守直播間,與好友拼單。他們正在用辨證型種草代替被動型種草,護膚人均成分黨,穿衣傾向百搭經典款,隨時反問“是智商稅嗎”。
瑞幸咖啡的發展,剛好趕上這波中產的消費心態轉化,用9塊9的冰咖啡安撫著那些剛給孩子交了兩萬塊培訓費的中產們。
由于咖啡因的上癮特點,咖啡產品往往在經濟放緩時更受歡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歷了“消失的二十年”。從家用電器到服裝,大部分可選消費品出貨量出現了明顯下滑。唯有兩個品類的消費異軍突起,那就是美妝和咖啡。
與口紅效應類似,咖啡也是花小錢買來肯定會上癮的多巴胺。奶呼呼的苦咖啡,可算是苦逼打工生活中最觸手可及的小確幸,有點小奢侈但能醒腦繼續干活。
打工人把咖啡從歐美潮流化身中剝離出來,將之重新安放在“外國人豆漿”的位置上。人均三四十元的星巴克感覺太過奢侈,10塊不到的本土咖啡也許剛剛好。
社會學家孫立平認為:“在經歷了一個持續幾十年的大規模集中消費過程之后,人們在消費上已經處在一種超前、過度、透支的狀態,需要喘一口氣了。”
他預料,中國人要學著適應 “常規化消費時代”,不是必需的就不買,凡是有便宜的就不買貴的,凡是能用的就將就著用。
到如今,中產生活依然需要Coffee break,但不能像以前那樣貴了。
相關稿件
“科技+文化”雙向賦能 激蕩城市發展活力 河西區與喜馬拉雅召開工作對接會
8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公布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三個月上升
皖能聯手能鏈、永聯科技打造“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港,建設新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
【詩詞】許碧霞 | 最是霜天著,落葉可題詩(詩詞曲吟稿十首/闋)
《超偵探事件簿 霧雨謎宮》擔綱主角的第二彈追加內容本日推出!
天山鋁業半年營收148億元 第二增長曲線電池鋁箔項目穩步推進
【新華解讀】引導市場形成長期投資理念 交易所擔當REITs生態建設“排頭兵”
1-7月江門市經濟運行平穩恢復 工業投資等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國銀河給予中國中冶推薦評級,業績較快增長,“一帶一路”持續發力
豐臺新村街道:探索“黨建+政務”服務模式 打造規范高效便民政務服務窗口
中報盤點?物業 | 上半年物企基本面持續向好,多家企業重申業務“獨立性”
臺州玉環市高鐵站至沙岙公路工程土地征收(涉及白巖村)集中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