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事件點評:居民資產配置多元化時代來臨
時間:2023-09-01 08:48:39
(資料圖)
事件:
數據顯示,上半年末我國公募基金存量規模達27.7萬億元,首次超過同期銀行理財規模的25.3萬億元。
投資要點:
核心觀點:
上半年末,我國公募基金存量規模達27.7萬億元,首次超過同期銀行理財規模的25.3萬億元。隨著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權益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配置窗口期,公募基金的發展或將再度走向快車道。自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理財的凈值化轉型也已然取得階段性成效。展望未來,公募與理財瑕瑜互見、優勢互補,共同疏通資管業合作共贏的堵點成為其首要任務。
公募基金:厚積薄發下的黃金時代。自2013年公募黃金十年開啟后,已然站上全新的發展起點。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產品總數達1.1萬只,規模總計27.7萬億元。同時,公募基金產品種類不斷豐富,積極凝聚行業創新力與競爭持續力。創新ETF、ESG等創新類產品的不斷問世也受到了投資者的大力熱捧,投資者都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而做出個性化選擇。未來,公募基金與銀行理財已從傳統的基礎合作關系逐步延伸至全方位合作,共迎資產配置多元化時代。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下的轉型起步。近年來,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理財產品的發展已經從量變轉為質變。與此同時,全國各大小銀行也加速理財公司建立和牌照申領。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實施,銀行理財也正式翻開了嶄新一頁。未來,加大投研能力,豐富產品體系、搭建投資者框架將會是理財業務下階段發展的重要抓手。
財富增值:資產配置下的多元化拓展。伴隨公募基金與銀行理財的蓬勃發展,未來個人的財富管理將會面臨更多選擇。中國當下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人口結構調整的轉型過程之中。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地產作為投資品的屬性已經逐步減弱,同時“房住不炒”的口號也促使房地產更多回歸居住屬性,證券資產逐漸取代地產成為投資者心中的核心資產。著眼未來,投資者需順應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貫通發展的新周期,擁抱整個證券投資的大時代。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外市場大幅波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