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息:這3種癌癥,為何在中國流行?做好這5件事,幫你健康生活!
時間:2023-06-25 10:14:39
中國是世界上腫瘤負擔最大的國家,為了更好地了解腫瘤的流行趨勢及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我們采訪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系主任、杰出流行病學專家張作風。
【資料圖】
張作風教授早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曾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癌癥流行病學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美國流行病學學院資深會員和理事。
張教授一直心系國內的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不同癌癥的流行發病原因有大量的研究,從 20 世紀 90 年代到現在,在癌癥領域做出了許多出色的工作。今天,我們就國內的腫瘤流行趨勢采訪一下張教授。
01
中國癌癥發病趨勢
與歐美流行情況差異
葉水送:中國癌癥患者眾多、腫瘤負擔很重,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患者一直居高不下,在未來,國內癌癥的發病趨勢會有什么變化?這些中國的癌癥流行情況,和歐美流行情況有何差異?
張作風:總體而言,世界腫瘤的發病率是上升的,腫瘤的死亡率是下降的。但因為中國人口量巨大,所以中國的腫瘤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世界第一位。
一、流行的腫瘤類型有變化
在過去 10 年,中國流行的腫瘤主要為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它們有 3 個基本的特點:
致死率較高;
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關系;
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系,甚至和感染有關系。胃癌、食管癌和肝癌都是主要的腫瘤,占總體腫瘤總數的 70%~80% 左右。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肺癌發生比率逐漸上漲,但是胃癌、食管癌、肝癌的發病率在大幅下降。這 3 個腫瘤都是致死性很高的腫瘤,它們的下降意味著胃癌、食管癌、肝癌對人的生命和的健康危險系數下降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幾個腫瘤的發病率下降呢?
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發病率下降的原因
1. 胃癌和食管癌
生活水平的改善。拿胃癌和食管癌來說,它們主要是營養不良(導致的),營養不好就可能會引發此類腫瘤;
就是飲食和飲水中的污染問題;
感染。胃癌的感染原因就是“幽門螺旋菌”。在中國,大約有 60% 的人感染過幽門螺旋菌。幽門螺旋菌是引起胃癌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世界腫瘤中心把它定位成“Ⅰ級的致癌物”。但是由于生活習慣的改善,這些腫瘤發病率都有所下降。
2. 肝癌
那么肝癌發病率為什么會下降呢?說到肝癌,事實上肝癌和“吃”有很大關系。在東南沿海和廣西一帶,肝癌發病率相當高;另外,肝癌的發病率高和氣候潮濕也有關系。氣候的潮濕使得有些食品易產生黃曲霉毒素,這個毒素也能引起肝癌。在中國,肝癌主要是乙型肝炎,陽性率大概在 15% 左右。
到了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早期,國內對新生兒普及乙肝病毒免疫注射,這也使得肝癌發病率下降,再加上我們營養和儲存糧食方法的改變、冰箱的普及,肝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三、哪些腫瘤發病率在上升?
胃癌、食管癌、肝癌這個幾個腫瘤發病率是下降的,那中國有什么腫瘤發病率在上升呢?
1. 乳腺癌
在中國,腫瘤發病率在上升的,首先就是女性的乳腺癌,它的上升率非常快。從 1988 年到 2012 年,上升了大約 60%~70%。
2. 結直腸癌
第二個上升比較快的就是結直腸癌。患結直腸癌和我們生活水平提高有關,營養增加了,人的體力活動卻在下降。
在中國,結直腸癌最早升高的地方就是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比如浙江省,它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一直是排在前列。
3. 肺癌
肺癌則一直處于上升的狀態。女性的肺癌發病率下降幅度較小,但也沒有明顯地上升。這個和世界的趨勢也是相差不多的。
在過去,中國人認為戒煙很難,但是現在衛生教育更加健全了,中國人戒煙的比例逐年上升。女性的肺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患肺癌的女性只有 4% 是吸煙的,絕大部分患肺癌的女性是不吸煙的。
不吸煙的女性為什么會得肺癌呢?主要有以下 3 個因素:
中國 50%~60% 的男性是吸煙的,很多女性都被迫吸入二手煙。
在大部分北方農村地區,都是女性在廚房的時間較多,廚房通風不好也很容易引起肺癌。
室外的空氣污染。室外的空氣污染是很難避免的,有的時候不是個人水平可以控制的。
02
中、美患肺癌因素的差異
和不同人種發病的異同點
葉水送:肺癌是中國的第一大癌癥,也是美國的第一大癌癥。兩個主要的國家患肺癌的因素有沒有差異?另外,不同人種之間的發病原因有沒有異同點?
張作風:在中、美兩國,肺癌都是癌癥發病率較高的腫瘤,兩個國家患肺癌的因素,有以下 4 點異同。
一、吸煙和吸二手煙
約 80%~90% 的肺癌是由于吸煙引起的,還有一部分的肺癌患者是由于被動吸煙引起的腫瘤。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二、空氣污染
在美國,有些地下室會有一些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工作時候的職業暴露也有可能造成肺癌。
就室外污染而言,中國的污染程度比美國的污染程度要高。就室內污染而言,美國男性和女性的吸煙率在 20% 左右,被動吸煙率比較低;但中國男性吸煙率最高可以達到 70%,目前大約在 50% 左右,這會造成女性被動吸煙。
三、烹飪的差異
美國人做飯油煙污染的概率較小,這是由于美國人做飯以烤、煮為主,而中國人喜歡把油鍋燒熱,這就會出現輕煙,煙本身就是致癌物質。
四、基因的原因
從基因上面來說,還沒有找到肺癌在不同人種中不同的致病基因,但基因在肺癌致癌的過程中是起作用的,尤其是尼古丁受體方面的基因。
中國的婦女患肺癌比例的增高其實主要是腺癌的增高,這個就和基因是有關系的。但是也有一個好消息,現在有專門針對這類基因的治療手段。
03
老齡化加劇和癌癥的關系
葉水送:目前,包括中國在內,全球的老齡化正在加劇,您怎么看待老齡化跟癌癥之間的關系?老齡化的加劇是否也意味著癌癥患病群體的增加?
張作風:除了兒童腫瘤以外,絕大部分的腫瘤都和老齡化有密切關系。在國外,很多腫瘤患者普遍年齡在 60 歲以上,成人得腫瘤和年齡增長有一定關系。
一、年齡和暴露劑量積累
年齡增長以后,相對來說暴露劑量的累積就更多。舉個例子,年輕人一天吸一包煙,吸了 10 年就是暴露了 10 年;年紀大的人吸煙 30 年,那就是暴露了 30 年,年齡本身就是“暴露”的一個變量,這也造成腫瘤的危險性增加。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二、老年人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生病后的免疫能力也在下降,體內很多生理機制可能會引起腫瘤。比如體內產生激素的水平、體內免疫水平,包括很多體內的改變、代謝的改變,促成了一些腫瘤的增加。
04
疫情給全球癌癥患者帶來的影響
葉水送:疫情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褪去,這使得我們又把目光重新聚焦到癌癥患者群體上。您怎么看待疫情給全球包括中、美癌癥患者帶來的影響?
張作風:疫情對癌癥有相當大的影響,這在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情況。
一、疫情對癌癥治療的影響
很多的癌癥患者因為疫情進不了醫院、得不到適當的治療,不少癌癥患者最后都去世了。
在美國也一樣,醫生不能看病人、不能做手術,進不了醫院、開不到藥物。這樣一來,癌癥的 5 年生存率大大下降。
我們一般講癌癥是“1/3 可以預防,1/3 可以早期發現,剩下的 1/3 可以治療”。疫情就造成了“1/3 可以治療”的這部分的人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二、疫情對早期篩查的影響
早期篩查的目標是發現早期的癌癥癥狀。一般來講,早期的癌癥和晚期的癌癥得到及時治療以后的生存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乳腺癌早期的 5 年生存率能達到 90% 以上,適當的手術、治療以后,它的致死率不會那么高。
另一個在中國比較成功的例子就是宮頸癌的篩查。在過去,宮頸癌的篩查可以做做宮頸涂片,現在有了 HPV 的篩查,這些手段都能夠較早發現早期病理。宮頸癌的特征在于不但可以發現早期的病理,還可以找到癌前病理。發現癌前病理之后就可以早期治療,基本上之后就不大可能發展成浸潤性的腫瘤。
但是由于疫情,大規模的、小規模的、臨床性的癌癥篩查基本是停頓的。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三、疫情對生活習慣的影響
疫情對人們的改變,不單單是生活習慣,還有其他各個方面的影響。
舉個簡單的例子,無論是吸煙或是不吸煙的人,長期居家隔離,吸煙的可能性都大幅提升,飲酒也是一樣。
在國外,居家的人還可以使用一些非法的藥品。封在家里也意味著不能出去做體育鍛煉,沒有足夠的體育活動也會造成一些腫瘤危險因素的改變。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還有飲食,居家期間我們可能做不到平衡飲食,可能會吃一些不健康的食品,這也會造成影響。
另外,疫情期間居家還可能會造成一些壓力、抑郁,這些和癌癥都有一定的關系。所以疫情對癌癥有相當大的影響,而且相當深遠。
05
對于降低癌癥的建議
葉水送: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生您有哪些建議?如何能夠遏制癌癥患者數量的快速增加?
張作風:在這里我分享 5 點建議,這些建議其實大家都懂,但關鍵在于要努力做到。
一、戒煙
對肺癌來說,我覺得吸煙的人最好把吸煙戒掉。好的消息是,只要早戒煙,得癌癥的概率就會下降。吸煙并不只引起肺癌,它可以引起 16 種不同的腫瘤,包括口腔癌、喉癌、咽癌、食管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腎癌、膀胱癌,白血病。
吸煙引起癌癥的概率很高,所以不會吸煙的人最好永遠不要開始,已經吸煙的人最好盡快戒煙。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吸煙還會引起心臟病、腦卒中、糖尿病、肺的綜合性阻塞性的綜合征,也就是我們過去在講的“老慢支”。
吸煙和乳腺癌、結直腸癌是不是有關?和乳腺癌的關系目前還存在爭議,但吸煙和結直腸癌還是有一定關系的。
二、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盡量減少油炸、油煎或者把油煙燒的太熱得燒菜習慣。做飯的時候可以倒點油,把菜倒進去后放點水,把鍋蓋蓋起來,這樣的話相對來說比較健康。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三、合理飲食
飲食的合理非常重要,飲食和乳腺癌、結直腸癌都有很大關系。所謂飲食合理就是“脂肪量下降、蛋白質量上升,纖維素的量要增加、糖的分量要下降”。
舉個簡單例子,纖維素的增加可以引起大便的暢通。結直腸癌患者很多就有便秘的癥狀。糞便在大腸里面本身就有一些化學物質會導致癌癥,所以腸蠕動增加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病率。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另外脂肪不能高,脂肪高的話對癌癥也有很大的影響。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脂肪還沒有做出一個總結性的結論,可以斷定“脂肪一定致癌”,減少脂肪對人肯定是有益的。增加脂肪以后體重也會增加,肥胖也會引起腫瘤,所以要把飲食調整為“低糖、高纖維、高蛋白、低脂肪”。
為什么中國糖尿病患者這么多,血糖升高那么快?這個跟吃米飯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建議要最好把米飯、饅頭這一類的食物當作輔食,多吃素菜和高蛋白的魚、蝦。肉最好吃白肉(魚、蝦、雞肉),少吃紅肉(豬肉、牛肉、羊肉),增加蛋白質攝入,通過合理的飲食來降低癌癥發病率。
四、避免過量飲酒
酒可以引起很多的腫瘤,像乳腺癌和直腸癌都是和酒有關系的。
我在參加世界衛生組織飲酒和癌癥研究專家組的時候,在討論會上就和其他專家確定了乳腺癌、結直腸癌和飲酒的關聯非常大。
到目前為止,包括紅酒在內,不管是什么酒都是引起癌癥的一大誘因。喝得越多危險增加的就越多。所以最好不飲酒。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五、注意體育活動
如果每天都做很多體力活動,其實不需要鍛煉。但是現在有很多坐辦公室的白領,在計算機面前坐 8 個多小時不怎么動,下班了也是吃飯、喝酒、睡覺,這樣的作息對人其實是不利的。
我們最好保證每天有 40 分鐘以上的時間去做體力活動。游泳、走路、跑步、打籃球,這些都是很好的鍛煉,如果年紀偏大的話,可以選擇慢跑或者走路。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最后,就是要保持精神的快樂,精神健康很重要,樂觀也是治病的良藥。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受訪人:張作風 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主任
采訪人:葉水送 深究科學編輯
審核:王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崔瀛昊
相關稿件
世界信息:這3種癌癥,為何在中國流行?做好這5件事,幫你健康生活!
今日快訊:番茄“三劍客”在啟東設立長三角供應鏈中心——還原兒時味 鋪就致富路
速遞!逃逸逃到了演藝圈,演了60部劇才被發現,真以為警察不看電視?
今日精選:全力備戰巴黎奧運會丨張景胤25分 世聯賽中國男排3:1逆轉戰勝德國男排
天天看熱訊:我國北部和東部海域將有6-7級風 南部沿岸海域將有雷暴大風
【天天熱聞】山東重點景區端午假日納客超419萬人次 避暑清涼游受追捧
2023年《創造與魔法》6月25日禮包兌換碼領取|環球熱點評
佛山北京開放城市NGP 小鵬P5推送全新Xmart OS 3.5.0-天天動態
葛斯齊直播回應大S經紀人聲明:一人做事一人當,沒有任何的捏造
焦點訊息:斯巴魯中國發生重大變更,龐大退出斯巴魯獨資,4S店之王持續虧損
玉米追肥最佳時期:用什么肥料比較好?玉米追肥4點技巧 全球微動態
天天熱門:1.06億人次出游!端午節假期國內旅游收入373.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