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新模式”引領文明新風尚
時間:2023-08-30 14:33:26
【資料圖】
本報訊 29日,記者從三茅街道錦泰苑小區了解到,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小區通過清潔小屋建設,創建垃圾分類桶邊督導員隊伍,推行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機制等垃圾分類“新模式”,有效引導了居民垃圾分類好習慣,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從源頭上對垃圾進行減量,引領綠色文明“新風尚”。
在錦泰苑小區,記者看到距離小區大門不遠位置的垃圾箱房干凈、整潔,集合了生活垃圾投放點的各項功能,有效避免了垃圾桶裸露、蚊蟲滋生、污水橫流等現象。
陳紅美是一位經過專業培訓的垃圾分類桶邊督導員,她每天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在錦泰苑小區清潔小屋——垃圾投放點定時、定點引導市民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標準進行投放垃圾,并對未正確分類的垃圾現場分揀。
傍晚時分,準備出門辦事的居民顧玉芳順手拎著垃圾來到了清潔小屋。在陳紅美的指導下,顧玉芳順利完成垃圾的正確分類并投放。
“本來家中垃圾都集中放在一起的,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定點在我們這個小區里進行垃圾投放分類指導,我們也漸漸養成分類投放的習慣,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我們都分開來放。”顧玉芳說,當初建清潔小屋的時候,小區居民由于擔心垃圾發出異味,誰都不愿意把投放點建在自己家門口,沒想到清潔小屋建成后,不僅沒有異味還十分美觀,給居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捷。現在垃圾送到回收點,不僅可以用廢紙、飲料瓶等換現金,小區、家里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垃圾分類剛開始在錦泰苑推行的時候,老百姓不知道怎樣分類,在我們的指導下,現在老百姓基本上都有大致的了解,垃圾送到站點基本上都能分類好,都知道投放哪個箱體。”陳紅美介紹說。
為方便居民投放,錦泰苑小區還設置了誤時投放點及指引牌,桶邊督導員每隔一小時現場巡查一次,對誤時投放的居民現場告知投放時間,并勸導下次按時投放。
(蔣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