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電氣去“家族化”后首份半年報出爐:單季度凈利率創新高,下一步培育新的第二引擎
時間:2023-08-30 17:49:41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敬 張智 佛山報道
(相關資料圖)
8月26日,萬和電氣(002543.SZ)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69 億元,同比下滑19.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14億元,同比減少2.29%。不過,該公司Q2收入業績增速環比有所改善。Q2單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67 億元,同比下滑8.86%,實現歸母凈利潤2.90億元,同比增長9.78%。
據申萬宏源研報,受原材料價格同比回落和業務結構優化因素共振因素影響,該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毛利率30.87%,同比增加4.95%,其中Q2單季度毛利率同比增加6.74%至31.81%,改善趨勢顯著。此外,公司Q2單季度實現凈利率19.80%,同、環比分別增加3.35%、12.11%,創單季度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萬和電氣新管理層框架搭建后的首份半年報成績單。去年7月,盧礎其之子盧宇聰“接棒”父親、正式出任萬和電氣董事長一職。爾后,公司領導層再次做出調整,引入職業經理人、美的舊將賴育文擔任總裁一職。
職業投資人程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于萬和電氣來說,去“家族化”管理意味著引入職業經理人,加強專業化管理,提升企業的治理水平和競爭力。這也可以減少家族成員的干預,使企業決策更加理性和有效。
8月28日,在萬和電氣三十周年慶典暨新戰略發布會上,萬和創始人盧礎其向包括《華夏時報》記者在內的與會人士表示:“創業難,守業更難。”在他看來,在“交棒”后的這些日子,公司的發展和成績有目共睹。他表示,經過十個月時間的驗證,自己對新班子以及班子推動的經營管理、組織架構變革等很滿意。
8月29日,萬和電氣收盤報8.16元/股,漲2.26%,總市值60.68億元。前一日,該股盤中漲停。
創始人再提股份回購
半年度業績報告發布當日,萬和電氣同時發布了《關于實際控制人之一盧礎其先生提議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告指出,盧礎其提議公司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以3000萬元-600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9元/股。
對此,盧礎其在戰略發布會上回應表示,為支持萬和電氣公司變革工作,此前自己提議,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部分社會公眾股份,并依法用于后續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程宇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實控人、創始人提議股份回購可能是為了增加公司的股東價值,表達對公司前景的信心。股份回購可以提高公司股價,同時也是一種利用閑置現金的方式。同時,他也提到,股份回購需要考慮市場環境和公司財務狀況,需要謹慎評估風險和回報。
此外,站在“而立之年”的十字路口,面對公司新的年輕管理面孔及新的管理戰略,盧礎其在會上表態對公司的未來“有信心”。盡管在其看來公司上半年業績可能不如預期,但這位“創一代”也表示:“要給他們一點時間”。
萬和電氣董事長盧宇聰在會上表示:“管理革新是萬和近年來正在做的事情。為了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有效提升組織架構管理效率,我們要打造敏捷型組織,要使運營管理更扁平化,不斷挖掘人、財、物等管理全要素的提升空間,使管理效率更進一步提升。”
去年剛剛走馬上任的CEO賴育文同樣亮相發布會。他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優化管理體系和組織。另外,公司還進一步推動高效運營。
賴育文還表達自己將對公司進行“組織再造”的決心,表示公司將會徹底打破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科層體制、行政導向、部門分割”的組織。通過“組織再造”,來承接所有戰略的基礎。“管理層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要跟上時代。”賴育文稱,公司管理層未來不能以老舊的思維面對‘新的世界’,管理層的轉型也將至關重要。
此外,賴育文在接受《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談道,對他來講,自去年11月2日盧礎其組織內部的骨干和家族開會后,便再沒有感受到阻力,使他能夠心無旁騖的推進所有改革,在這個過程中,“一代”整個家族都非常支持(工作),沒有任何的限制和桎梏。
培育新能源產業
當日,賴育文公布萬和電氣未來戰略規劃,具體來看,指的是“堅守燃氣具一個主業,堅定做大廚房和衛浴兩大空間,堅持培育一個新引擎”。
賴育文還表示,到2033年,萬和電氣要發展成為低碳綠色的全球燃氣具領導品牌,到2043年萬和要轉型成為清潔能源科技公司;在經營維度,萬和未來三到五年經營的戰略主軸是:產品驅動、效率增長和數智升級。
賴育文在接受《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培育新的“第二引擎”即熱泵新能源,這個產業決定了萬和接下來十到二十年資源投入的方向,產業戰略的選擇已經是比較清晰的。
“燃氣具除了燃氣熱水器、壁掛爐、烤爐等主業之外,我們會不斷在過程當中拓展一些燃氣具主業上強關聯的產品,甚至包括熱泵這個‘新苗’,在發展起來之后,不排除進一步考慮儲能,包括歐洲等海外市場、中國市場這方面的拓展,但是不會離開主業方向。”賴育文稱。
不過,賴育文也直言表示:“今年相關業務內銷、外銷加起來不是很大,1.5個億元左右。今年海外持續在開展新品、開拓客戶,國內確實能源效率高過燃氣等,但是它的價格相對比較高。基于現在的消費環境(第一季度好一點,第二季度又相對比較緩和一點),我們并不著急,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人才隊伍的搭建上,目前相關業務研發人員比去年增長了3倍。此外,我們在硬件投入的起點上更高一些,也會長期主義來去做這件事情比如說我們在高明建了一條R290即新的冷媒線,之前很多的熱泵企業它沒有這個生產線。”
談及對新能源市場的考量,賴育文向包括《華夏時報》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雖然中國的天然氣能源上比較豐富,但是我跑很多的市場,尤其北方的很多地方,已經逐漸地轉向電能為主的產業。不論從生存的角度,還是從發展的角度來講,萬和都必須布局新能源,無論中國還是出口,這個市場一定是新的千億級市場,所以我們做好主業的同時,已經開始在布局新能源,未來會矢志不移地往這個方向去走。”
對此,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萬和電氣的戰略規劃顯示公司以低碳綠色能源和新能源科技為轉型方向,這一戰略規劃需要公司不斷創新和投入,同時也需要市場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對于綠色發展方面,盧宇聰向《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我們是最早做摻氫和純氫的領域的,現在已經有兩個示范單位不斷地在運行、測試,其實我們等到政策出來,然后管道鋪好的時候,這才是有果實收割的時候,所以現在都是為了未來鋪路。”
半年報數據顯示,當前,萬和電氣的海外收入占比大約是30%。去年底,萬和電氣于分別在埃及、泰國投資建設生產基地。
盧宇聰在接受《華夏時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萬和的國際化道路會堅持走,主要還是聚焦在燃氣具這個品類,因為萬和在海外市場已有多年積累,很清楚各個國家的產品需求、標準等,這就助長了去品牌本地化沉淀。盧宇聰認為,海外是否建廠其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產品能不能在其他國家本土化。
對于未來的海外建廠計劃,盧宇聰坦言,由于每到一個地方去建廠,都是最考驗一個公司組織能力的,因為一旦有硬件資產在外,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所以需要比較慎重,現在萬和電氣只是在做一個探索。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稿件
萬和電氣去“家族化”后首份半年報出爐:單季度凈利率創新高,下一步培育新的第二引擎
1-7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89.9萬億元 同比增長4.7%
美登科技擬向銀行申請不超過1億授信 用于滿足公司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
市州觀察丨建設“產學研創”融合發展示范區 遂寧科技創新按下“快進鍵”
宋城演藝(300144)2023中報點評:業績快速修復 暑期表現亮眼
qq分組大全2014最新版(qq分組大全2013最新版圖案)
花旗:無線競爭環境穩定 上調AT&T(T.US)和威瑞森(VZ.US)評級至“買入/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