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別著急,“無塵肺”需理性對待
時間:2023-09-01 08:54:0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掌上春城訊 市民許女士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和職業病鑒定證書時,看到上面寫有“無塵肺”,困惑的同時她也很擔憂。什么是“無塵肺”?8月30日,記者采訪了昆明市健康科普專家、昆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放射衛生科科長汪永忠。
許女士去醫院就診,醫生告知她肺部有一些問題,建議去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但是,當她來到職業病診斷機構檢查后,卻收到“無塵肺”結論。為此,她非常不解。
“塵肺是一種病,是由于接觸粉塵導致的肺組織纖維化。醫生通過胸片或CT并結合臨床,可以判斷勞動者是否患塵肺病。”汪永忠表示,但此時的“塵肺”不等同于職業性塵肺病,因為未取得塵肺病診斷資質的醫生不能出具“職業性塵肺X期”結論。
診斷職業性塵肺病有四個要素,汪永忠介紹,第一,必須是在生產過程中患上的;第二,必須存在勞動雇傭關系或勞務關系,例如小黃開了一間石材加工的小作坊,既是老板又是打工者,生產過程中因接觸粉塵而得了塵肺病,這種塵肺就不算職業病,因為職業病是需要賠償的疾病,而小黃自己就是要進行賠償的責任人;第三,要接觸無機粉塵且有一定的量,而有機粉塵是不會導致塵肺的;第四,所得的塵肺病在國家公布的職業病目錄范圍內。這四個要素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屬于法律所稱的職業性塵肺病。
“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是由無到有、由輕到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塵肺病也一樣。”汪永忠解釋,塵肺診斷閱片與分期是把國家制定的塵肺標準片與申請診斷鑒定勞動者的胸片進行比較之后確定的。標準片就是一把診斷、分期的“尺子”。其中,0分是肺部沒有受到粉塵的損害,1分至59分是肺部有損害但沒有達到診斷分期的起點。但因為塵肺病的進展還有可自行加重的特點。就是說,即使脫離了粉塵接觸,已沉著在肺內的粉塵還能繼續加重肺組織損傷,因此診斷為1分至59分的塵肺患者,在若干年后有可能診斷為職業性塵肺病。
“很多勞動者困惑擔憂的原因,是與患病的同伴比較而產生的,比如癥狀比別人重、接觸粉塵的時間比別人長,結論卻比別人輕。希望通過科普宣傳,讓更多人了解職業性塵肺病的診斷標準,不要因為誤解,而對診斷結果擔憂焦慮。”汪永忠說。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莉
責編:李曉梅
編審:沙蘭梅
終審:周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