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癲癇患者擁有高質量生活 專家:多學科共治、院內外規范管理
時間:2023-06-25 11:25:09
(資料圖)
中新網上海6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第十七個國際癲癇關愛日”將至,“國際癲癇關愛日主會場活動”24日舉行。中國抗癲癇協會方面當日介紹,經過6年努力,中國已建立標準化三級癲癇中心網絡體系,進一步加強癲癇中心規范化建設。中國抗癲癇協會已在全國推動建立和評價了294個癲癇中心,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
在活動現場,與會專家連線寧夏回族自治區和云南省的癲癇診治援建基地,深度了解和探訪中國邊遠地區癲癇救治和遠程幫扶的新進展。
“中抗教育工作委員會”同日正式成立,將為加強中國癲癇專業人員能力建設、探索在癲癇領域建立專業醫生評價體系而不懈努力;與此同時,癲癇專病領域的數字化醫療平臺“中抗互聯網醫院——銀杏e院”應運而生,將承擔癲癇患者全病程管理社會服務的任務。
癲癇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慢性疾病,其病程長,涉及全生命周期,從新生兒到老年均可發病。如今,癲癇患者的規范化診療成為全社會需要關注和科普宣教的重點。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慢病管理模式的創新,癲癇的規范化診療概念,從傳統的院內診療向圍繞“診前-診中-診后”的全病程規范化延伸:在院內和院外為癲癇患者提供全程規范化診療成為最新管理目標。中國抗癲癇協會將今年“關愛日”的宣傳主題確定為“癲癇的規范化診療:從院內到院外”。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王藝告訴記者,癲癇發作常常為急危重癥,可危及生命,癲癇發作性疾病占到急診就診病例的1/4;癲癇的治療相對困難,需要通過應用抗癲癇發作藥物、手術、神經調控、生酮飲食、免疫治療或靶向藥物的治療等,1/3病例為難治性癲癇,且伴隨各類神經精神共患病,需要多學科的共同診治和管理。她指出,從院內到院外的診療將成為有效提升癲癇診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
這位專家介紹,癲癇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疾病,患者不僅需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需要定期隨訪,監測用藥效果、評估藥物副作用,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方案。但隨訪過程可以在基層醫院進行。王藝說,目前,上海正在努力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癲癇等慢病管理能力,能夠為患者提供隨訪、相關監測和評估。這樣患者可以就近接受隨訪,降低了醫療負擔,提升得了慢病管理效率。
癲癇癥狀多樣、病因復雜,涉及人的生命全周期,不同階段發病狀況不同,治療方法亦不盡相同。這位專家直言,在正規醫院,醫生會考慮針對不同個體進行精準治療,而不會“異病同治”;醫生會十分重視癲癇的共患病,而非只重視發作時癥狀。
進入互聯網時代,可穿戴式設備給患者帶來福音。佩戴可穿戴式設備可以隨時收集患者的相關數據,并被傳輸到醫生電腦,這樣患者可以得到及時回應。她透露,上海已經開始嘗試運用新科技對慢病患者開展管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癲癇中心聯合上海戲劇學院,特別為癲癇患者編排的科普獨幕劇《99次方緣》,在本次活動上公開上演,希望科普癲癇急救常識,“消除癲癇歧視”,演員精彩演出和故事背后的大愛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掌聲久久回蕩。
相關稿件
如何讓癲癇患者擁有高質量生活 專家:多學科共治、院內外規范管理
世界新消息丨2023年中國鋯礦供需和進出口現狀,進口依存度提升,國際價格上漲帶動整體規模增長 [圖]
視點!碧水藍天綠滿城 書寫生態新畫卷——西藏拉薩市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速看料】人間煙火氣 仲夏現集安 “集食集日·搖滾盛夏”大吉他美食街開街
南京位列端午假期“全國周邊游目的地”第三名 民俗游“多彩”,新“夜”態亮眼
Fortify 連續十年被評為“Gartner 應用安全測試魔力象限領導者
即時焦點:你關心的都在這!2023年高考志愿填報十問十答來了
官宣!倫納德再做手術,快船陷入絕境,NBA休賽期急需進行大交易|天天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