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道路優化,超大城市治理連下繡花功夫 | 新京報社論
時間:2023-08-31 12:52:46
北京在交通議題上積極有為,不斷地嘗試各種可行性方案,平衡好各方利益,就是為努力求取“最大公約數”。
▲8月30日凌晨,北京西二環西直門橋南,交警指導作業人員清除公交專用道標志和標線。新京報記者王貴彬?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京報社論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在交通治理方面接連出招,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比如,北京宣布自2023年9月1日起,對三環路以外的公交專用道及京開高速、京藏高速、阜石路3條延伸至二環的公交專用道在公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放開使用。同時,取消二環路主路公交專用車道,對公交車站施劃公交車停靠站標線。
公交專用道誕生于20多年前,隨著城市道路的拓展和車輛保有量的增長,必然要經歷適配城市格局的調整。此前,公交專用道曾掀起了多輪討論,這次調整也是對社會呼聲的回應。
此外,北京還開始加速違規電動三四輪車退市,采取“集中回收+政府補貼”的模式,在社區、街道開展線下回收活動。此前,北京早已出臺規定,2024年1月1日開始,違規車禁止上路行駛,也不得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停放。當前開展的回收等相關舉措,正是為后續政策落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9月1日,開學在即,在這個特殊節點,北京的交通治理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據北京市交管局消息,市公安交管局會同教育部門,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開展交通安全設施專項排查,7000余項需要治理的內容已全部調整施工完畢,并針對不同學校特點,因地制宜采取優化措施,“一校一策”設置緩沖區、護學通道、集散區等安全區域。
這顯然是針對以往上下學校門口雜亂擁堵的情況,結合學校周邊交通狀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望能疏解擁堵,并最大限度確保學生安全。
▲8月21日,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隧道實現雙線貫通。這項工程建成后,城市副中心東西兩側許多被東六環分割的道路將實現東西貫通,方便市民出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攝
北京的交通治理之所以引人注目,也是因為北京作為首都、作為超大城市,城市功能、區劃格局、人口分布相較其他城市都更加復雜,更考驗“繡花”的功夫。同時,也因為北京特殊的城市體量,其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樣板意義,可作為其他城市的借鑒和示范。
就以公交專用道為例,國內第一條公交專用道,就是于1997年6月在北京啟用。自此之后,公交專用道就幾乎推廣到了全國的各大城市,成為一種保障通勤效率的普遍措施。
當然,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攀升,軌道交通、共享單車、網約車等其他交通方式飛速發展,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也相應下降,公交專用道的調整也勢在必行了。相信在北京調整之后,各地也會有所跟進,根據自身狀況不斷優化管理模式。
北京作為超大城市,各類交通難題會率先遇到,甚至會被成倍放大。就像違規電動車問題,這令全國不少地方都感到頭疼,而這類車輛在2018年時北京的保有量就已突破一百萬。可想而知,北京如何“出招”,也會被重點關注。
可以看到,今天的北京正在努力探索打造適配超大城市的交通體系,更好地應對多元、復雜的交通狀況。交通管理措施的調整,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背后存在著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對政策自然有不同的期待。
而北京在交通議題上積極有為,不斷地嘗試各種可行性方案,平衡好各方利益,就是為努力求取“最大公約數”。
這兩天,又有一個消息傳來,北京的“地下東六環”正式雙向貫通。像東六環這樣將已有的高速公路“搬入”地下,在北京城市建設中還是頭一次,這項工程也成了國內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
之所以要搬入地下,是因為如此一來,可節約占地約600畝,地上的樹木、建筑、鐵路、河道都能免遭破壞,為城市副中心的發展留下了更多空間。這無疑是一個創舉,北京的交通管理,在一項項“首次”“突破”中,為城市發展蹚出新路子。
超大城市的交通治理不易,而交通狀況又和人們的生活幸福感息息相關。相信,北京會不斷推出更為科學的舉措,為大城市的交通治理“打個樣”,也讓市民的出行更便捷。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賈寧
相關稿件
上半年券商財富管理亮點多 銀河、招商、方正等客戶數量創歷史紀錄
武漢首發“科技創新50強”榜單,利潤總額和稅后凈利潤同比增幅超五成
破解氣管惡性腫瘤“卡脖子”難題 國際首例L型組織工程氣管替代手術成功
法律如何回應數字經濟轉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舉辦探討數字經濟轉型的法律回應研討會
【云發布】上半年西雙版納州口岸進出口貨運量559萬噸 排名云南省第一
立訊精密:受匯率影響上半年毛利率為10.64% 第二季度毛利率環比提升
足球前瞻:雷恩VS勒阿弗爾,拜仁VS奧格斯堡,比利亞雷亞爾VS巴塞羅那
財政部: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99661億元 同比增長16.5%
密封科技:公司產品使用的普通石墨并非石墨烯,經查詢不在工信部第一批前沿材料目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