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花開·物語——許志挺作品賞析
時間:2023-09-01 07:14:13
許志挺,1971年生,畢業于莆田學院藝術系。現為《湄洲日報》視覺設計總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美協工筆畫藝委會委員、福建省美協花鳥畫藝委會委員、莆田學院客座教授、莆田市青年藝術家聯合會副會長。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并獲獎。出版有《中國現代院體畫作品集粹·許志挺》《許志挺工筆花鳥畫精品集》《中國當代畫家·許志挺》《當代中國畫庫·許志挺》等著作。
花開·物語
《南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許志挺先生是位善于思考,勤于礪煉的畫家。從他的《鳥兒飛了》系列作品開始,就可看出其出眾的追求與才情,畫家通過奇石、花草、飛鳥的巧妙組合,展現出不一樣的花鳥畫藝術審美境界。之后的《大地鑼鼓》系列作品,又融入莆仙當地的“十音八樂”等民俗器物,深化了主題內涵,并以紅、黃、綠與黑白的色彩并置對比,畫面地方特質濃郁,極具現代感。再到后來的《美園》系列作品,更進一步折射出其對生活與花草世界的獨到領悟。
《春語》
顯然,我們可以從許志挺先生的作品中追尋出兩條脈搏軌跡:一是畫家以花鳥為載體,寄托了對家園的美好情結與對生靈的真切呼喚;二是畫家在創作中始終能夠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這也是其作品非同一般的難能可貴之所在。
從藝術流變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藝術的獨立思考與真知灼見,往往是決定其品格高低的關鍵,也是繪畫藝術脫離了適用階段而升華為審美之追求上的本質精神境界。
《秋絮》
“常恐秋節至,焝黃華葉衰”,道出了生命萬物之不可重復,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來說,可以掌控的東西也是少之又少,往往被外物所牽累又不自知。在當下的繪畫藝術怪圈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許多人被所謂“規矩”“標準”的利劍左削右砍,有多少的奇思妙想和美好的情感在封特奈爾式的忠告中煙消云散。由此,“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境界也就無心體會,在生命應當勃發創造時,也無從感悟生命之美;由此,許多畫家不顧一切地跟隨著所謂的“主流”之風,而不能自拔。可在歷經了無數次不斷變遷的潮流標準之后,驀然回首,又發現自己已陷入了“邯鄲學步”的自我迷失境地。悲哉!
《木蘭花開》
我想,不論是生活還是藝術,自然并沒有一開始就分出生命的主次,枷鎖往往是別人造好的,自己跳進去。可以肯定的是,許志挺先生并沒有在當下的各種誘利中迷失方向,他只對自己的感悟負責;他只對自己的藝術負責;他真正面對的是他自己,甚至放棄了流行的給自己定位。我想對他而言,藝術的內質與自由的意義不過如此。
《行云》
從近期的《石說新語》等系列中,我們又驚喜地看到了他在花鳥畫表現中的靈光與智慧。全新的圖式、奇特的構造、深刻的寓意,無不呈現出他的思考與追求。也許現在某些形式和語言還亟需進一步完善。但我們看到是,在外面世界正紛雜喧囂時,他已經悄無聲息地以純粹的個人行為踐行著自己對花鳥畫藝術的體悟與使命,并在流水無聲地暗吐新芽,在傳承與新變、傳統與當下的抉擇中,走出了艱難的一步。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許志挺先生依他的勤奮與才華,其藝術定會迎來枝繁葉茂、花開結果的燦爛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