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2023
時間:2023-09-01 00:34:48
近年來在國內外高速增長的需求牽引下,國內碳纖維制造商在進 一步進行產能投資和技術突破。碳纖維行業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輕量化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碳纖維行業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化程度快速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地區上目前已形成以江蘇、山東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聚集地。
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2023
碳纖維是目前世界上所有高性能纖維中比強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纖維。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有90%以上的無機纖維,是用腈綸和粘膠纖維做原料,經高溫氧化碳化而成,具有耐高溫、抗摩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特性。同時由于碳纖維具備耐高溫、耐腐蝕、導電導熱性好等優良性質,被稱為新材料之王,也被稱為“黑色黃金”。碳纖維不僅在航空航天等軍工領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風電葉片、體育休閑、壓力容器、建筑防護、汽車交通等領域也大放異彩。
(資料圖)
碳纖維按照原絲類型分為聚丙烯腈(PAN)基、瀝青基和粘膠基,按絲束規格可以分為24K以下的宇航級小絲束碳纖維(1K的含義為一條碳纖維絲束 含 1000 根單絲)和48K以上的工業級大絲束碳纖維,按形態可分為長絲、短纖維和短切纖維,按力學性能分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其中基碳纖維綜合性能最好、生產工藝成熟簡單、應用最廣、產量最高、品種最多,是目前全球碳纖維市場的主流碳纖維產品,產量占全球碳纖維總產量的90%以上。
碳纖維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交通設施等領域,是一種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的戰略性新材料。主要應用于體育及風電葉片行業,隨著中國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我國碳纖維也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碳纖維產業鏈包含上游的原油化工產業,中游的原絲加工、碳纖維相關產物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加工、核心機械制造以及下游的應用市場組成。
碳纖維屬于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具有產業鏈長、工藝技術復雜、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行業技術性強等特點,行業進入壁壘高。目前,國內生產研發碳纖維的企業主要包括中復神鷹、江蘇恒神、光威復材、吉林碳谷、吉林寶旌等,前五企業產能占比約為77%,行業呈寡頭壟斷競爭格局。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碳纖維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我國建設已進入工業4.0階段,對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量將大幅增長。其中,碳纖維材料越發受到市場關注。作為國家戰略重點發展行業,未來市場前景廣闊,然而國內相關企業關注較少。
碳纖維需求受益于風電葉片大型化與軍機裝備先進化保持高速增長,國內碳纖維加速擴產將促進上游原絲需求提升。目前碳纖維原絲行 業的有效產能高度集中,主要來自吉林碳谷、中復神鷹、光威復材、中簡科技等,除吉林碳谷外,其他企業的碳纖維原絲產能多是碳纖 維產能的配套項目,以各企業自用為主。吉林碳谷是碳纖維原絲龍頭企業,產能位于全國首位,隨擴產計劃逐步落地,吉林碳谷市場份 額料將持續增加。
據預測,2030年風電市場對碳纖維的需求約20萬噸,按每噸8萬元測算,市場空間約16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繼續看好碳纖維,量價齊升的全面爆發是“此刻”而非“前夜”,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國產高端制造升級需求持續強勁,長期景氣的核心驅動力仍在需求側。
在國內“雙碳”背景下,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風力發 電、氫燃料電池汽車、光伏等領域對碳纖維有著海量需求,隨著國內企業產能的擴展和制品質量的提升,未來碳纖維國產率將會穩步提升。以大絲束碳纖維為切入點, 國內企業將會對碳纖維生產工藝愈發嫻熟和理解,假以時日或將在高性能碳纖維上取得突破,碳纖維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當前國內碳纖維行業依然處于成長期,未來5-10年,伴隨生產成本下降、工業級應用場景打開,碳纖維行業有望實現快速增長。尤其在清潔能源裝備領域,隨著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風電葉片市場的增長將同步加大對碳纖維的使用需求。同時隨著航空航天以及車載領域對于輕量化的需求不斷擴大,碳纖維在飛機以及汽車上的使用比例將不斷提升。
未來隨著航空航天、風電葉片、碳/碳復合材料等新興產業的需求帶動, 預計2025年國內碳纖維總需求將接近 14.95 萬噸,國產碳纖維的市場占比也將逐漸提高。
碳纖維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碳纖維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碳纖維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碳纖維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碳纖維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