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當今中國最廣泛、最深刻的變革。“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要有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殷殷期望,是新時期干部都應孜孜以求、敦敦以行的努力方向。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深化改革是培養歷練干部的大熔爐。每一名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以勇于擔當的精神,積極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勇當改革弄潮兒。
勇當改革弄潮兒,關鍵在“勇當”二字。現在,大多數干部能夠做到日常工作敢負責、關鍵時刻勇擔當。但也要看到,不愿擔當、不敢擔當,成為了少數干部身上的“軟肋”。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得過且過,庸碌無為;有的面對矛盾和問題,樂于讓別人去“赴湯蹈火”,自己則躲進“避風港”,不當“出頭鳥”;有的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抓住小集體、小團體的利益不放,缺乏給自己“動手術”的勇氣。不愿擔當,不敢擔當,意味著放棄使命與責任,勢必貽誤事業發展,錯失改革良機。
改革的實質,一定意義上是對利益的調整。“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全面深化改革,擔當精神尤為可貴。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生與死的考驗,體現著擔當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擔當精神更多地體現在是否有勇于觸碰利益“雷區”的那么一股勁,有敢撐“頂風船”的那么一股氣。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會越來越多,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的任務越來越重。培養好干部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增強干部敢為黨和人民履職盡責,敢為改革事業“開路搭橋”的擔當精神。只想著維持現狀甚至維護個人私利,自己袖手旁觀、臨陣退縮,指望別人沖鋒陷陣的人,不可能擔當起改革重任,不可能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敢于擔當并不是逞強蠻干,要有敢于擔當的政治定力、理論素養和過硬本領。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是復雜的,路上有很多風險荊棘。如果方向把不準,問題弄不透、機遇抓不住、方法不對路,統一協調不到位,就可能事倍功半、勞而無功,甚至適得其反、突破“底線”。要加強干部擔當精神教育,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特點規律,解決好為什么要擔當、為誰擔當、擔當什么、怎樣擔當的問題,切實增強敢于擔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改革在實踐中深化,干部在實踐中歷練。要引導廣大干部在發展的主陣地、改革的最前沿、服務群眾的第一線砥礪品質、改進作風,強化擔當精神,提高推動改革發展本領。
干部要勇當改革弄潮兒,組織要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壯膽。面對是非敢于亮劍,面對問題動真碰硬,面對矛盾迎難而上,必然會得罪一些人,可能在票數上吃虧,在利益上受損,甚至會遭到非議和誤解。各級黨組織及組織人事部門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擔當者、保護擔當者、褒獎擔當者,要把在改革關頭敢于擔當作為培養選拔好干部的重要內容,找準衡量“尺度”、拉長觀察“跨度”、豐富評判“角度”,注重在改革一線中發現使用敢擔當的干部。要大力倡導講認真、敢負責的良好風氣,營造鼓勵擔當、崇尚擔當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氛圍,使敢于擔當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追求,使勇擔當、敢作為蔚然成風。
(撰寫人:亂舞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