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文明互鑒:敦煌
時間:2023-09-09 02:40:22
今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資料圖片)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通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講述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呼吁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環球資訊廣播推出系列報道《聽習近平講述文物里的文明互鑒》。
本期為您介紹:世界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敦煌。
一個面積3.12萬平方公里的城市,西向沙漠,三面環山,位于中國最干旱的地區之一,卻有著一個寓意“盛大、輝煌”的名字——敦煌。
世界四大文明從一千多年前起,在這里交融互鑒,孕育出盛大輝煌、流經千年的文化奇跡。
敦煌莫高窟(圖自敦煌研究院官網)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考察,首站便來到敦煌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歷史沿革和文物保護研究情況,并走進洞窟察看歷史悠久的彩塑、壁畫。
考察過程中,總書記不時向工作人員詢問莫高窟的歷史淵源、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情況,并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專家學者關于文物保護、文化傳承、文明互鑒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從游客數量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總書記仔細詢問,并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等專家學者進行交流。
敦煌研究院(圖自敦煌研究院官網)
在聽取多位專家學者的發言后,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
習近平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莫高窟,意為開鑿于沙漠高處的石窟。
相傳公元344年的一天,樂僔和尚途經宕泉河谷,看見夕陽照射的鳴沙山在金光之中顯現千佛,于是,他決定在這里開窟造像。
從公元4世紀至14世紀,1000多年間,一代代人開窟造像,成就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在這里,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一面面精美絕倫的壁畫,歷經千年歲月滄桑,見證著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和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
甘肅政法大學俄羅斯籍教師奧莉婭已經在甘肅省生活了14年,在多次造訪莫高窟之后,她對敦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19年,開始在蘭州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時,她選擇了敦煌學專業。
幾年間,奧莉婭翻譯了大量關于敦煌歷史文化的書籍,對敦煌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她表示,將繼續把文化傳播作為研究的努力方向,讓敦煌文化為世界共享。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
專家認為,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在敦煌體現得非常明顯。
莫高窟第285窟營建于西魏,是莫高窟最早有紀年的洞窟,是一座“萬神殿”。壁畫中,有來自印度的飛天,有中國神話中的伏羲、女媧;壁畫中的日神形象,有古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佛教的日光菩薩、婆羅門教的太陽神等諸多解讀。
莫高窟第285窟壁畫中的伏羲、女媧(圖自敦煌研究院官網)
印尼資深媒體人吳崇華表示,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才能更好理解并認同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合作理念。
吳崇華認為,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這種包容性是中國融入世界、促進文明互鑒、促進全球相互理解與合作的重要原則。
敦煌文化也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
墨西哥前駐華大使李子文(Sergio Ley Lopez)表示,一個文化自信的中國,將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取得更大成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李子文指出, 當今中國的文化自信首先來自于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視,中國在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同時,也在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莫高窟第257窟壁畫中的“九色鹿王本生”(局部),因動畫片《九色鹿》而在中國家喻戶曉。(圖自敦煌研究院官網)
多年來,在敦煌研究院,以常書鴻、段文杰和樊錦詩等人為代表,幾代人薪火相傳,擇一事終一生,矢志不渝地守護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日前,在敦煌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敦煌研究院、常書鴻、段文杰和樊錦詩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杰出貢獻獎。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要不斷創新敦煌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弘揚模式,讓敦煌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敦煌。
蘇伯民指出,敦煌是中國的敦煌,也是世界的敦煌。敦煌文化在形成過程當中所秉持的包容、借鑒、吸收的文化胸懷,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向往和平,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和文化自信。
記者丨盛嘉迪 陶家樂 李琳
撰稿丨李海霞
新媒體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苑聽雷 劉軼瑤 全宇虹
監制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