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踐行幸福教育 成就孩子美好人生
時間:2023-09-08 18:43:05
幸福生活從幸福教育開始。
2023年9月,丹灶中小學總人數比2022年同期增加約2500人。丹灶積極解決因學生人數劇增導致課室、宿舍等場室不足的問題,其中新增課室49間;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學校也在不斷擴建,對教師的需求也相應增長,因此,丹灶在暑期開展167名教師招聘工作;丹灶鎮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校園食堂監管“不打烊”專項排查行動,守護師生新學期“舌尖上的安全”……在丹灶,對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的例子比比皆是,師生們能切身感受到教育所帶來的滿滿幸福。
(資料圖片)
老師和學生共享閱讀時光。
產業賦能教育反哺
“軟實力”化為“硬支撐”
“教育因城市而興,城市因教育而強,幸福的地方需要幸福的教育。”丹灶鎮委鎮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教育關系丹灶的未來,必須把教育事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
作為丹灶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幸福教育的推動者,丹灶鎮教育系統黨委書記、鎮教育發展中心主任何永紹認為,丹灶教育要融入城市發展和反哺城市建設,“融入”和“反哺”是丹灶幸福教育頂層設計的關鍵詞。如何理解這句話?兩個故事足以體現。
一是招才引智的故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佛山仙湖實驗室坐落丹灶,至今已吸引近200名在職人員進駐,其中過半數是博士研究生。丹灶這個有為之鄉滿足了人才發展需求,特別是幸福教育越來越成為剛需和加分項。不少企業負責人有感而發:人才來了,不僅工作,還要生活;不僅是自己來了,家庭也跟著來了,自然會考慮孩子能上什么學校、接受什么教育的問題。
還有一則現代版“孟母三遷”的故事。廣東格瑞思廚具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瑩曾在迪拜從事商用廚房設備銷售10年,成立阿聯酋最大的酒店廚房用品一站式采購中心。2018年,陳瑩看好國內發展,決定回國創業。“眾里尋她千百度”,崇文重教、學有優教的丹灶,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心,因此她輾轉多地后來到這里。如今她把廣東廚具賣到全球60多個國家,兩個孩子也在丹灶幸福教育之下快樂成長。
何永紹認為,教育也是營商環境,辦好教育就是為營商環境加分。營商環境優了,丹灶發展好了,經濟動能強了,也更有實力辦好“幸福教育”。
回歸教育本質堅守教育初心
踐行素質教育“三個一”行動
丹灶現有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人數超3.6萬。“讓教育更幸福。”這是丹灶教育人的奮斗目標。
“丹灶教育要回歸教育本質,堅守教育初心。”何永紹認為,一個學校應該有歌聲、書聲,能看到孩子臉上蕩漾的笑臉。
近年來,丹灶積極構建五育并舉、優質均衡、特色多樣的“幸福教育”,大力發展丹灶教育“2+N”的特色發展項目體系,“2”即丹灶鎮一級大力推廣的特色項目,包括書法和籃球;“N”即中小學幼兒園的特色發展項目。
跆拳道、足球、擊劍、毽球、舉重、武術、舞獅……在體育教育方面,丹灶每所校園都有自己的特色項目。葫蘆絲、民樂、合唱、管樂、棋藝、編織、書法、男子舞蹈、創意美術、陶藝、戲劇……在藝術教育方面,丹灶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從2022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成為丹灶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開設勞動教育基地,讓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磨煉意志。其中,聯安小學被評為佛山市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羅行小學、有為小學被評為南海區勞動教育特色學校。
丹灶“雙減”工作落細落實,特色教育“一校一品”的格局儼然成形,成為幸福教育蓬勃發展的又一例證。
黨建引領教育改革創新
從“執行者”變為“探索者”
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丹灶鎮教育系統大力推進校園黨建工作,從啟動黨旗校園紅工程,精心打造黨建文化元素,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到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特色品牌活動,激發黨建活力,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于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再到抓好學風師風教風校風,因地制宜上好“紅色教育課”。丹灶以“黨建+教育”模式實現教育系統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顯著提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幸福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外,丹灶還致力打造一支懂教科研、善鉆研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是教育持續發展的基石,丹灶圍繞‘教師專業優秀度’‘教師專業影響力’兩個維度,分層分類實施名師示范輻射計劃、中層教師提升計劃、青師成長種子計劃、后備干部儲備計劃。”何永紹認為,對新教師的培訓尤其重要,需重點結合丹灶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人文歷史等開展鎮情教育,讓他們了解丹灶、愛上丹灶,讓老師擁有幸福感,最終實現丹灶教育科研、德育建設、學科競賽、校園文化等全方位騰飛。
在2022年南海區第六屆名師評選中,丹灶名師人數達到74人,同比增長72%,其中4人被評為佛山市“三名人才”(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丹灶鎮的區級名師占比位居全區各鎮街最高位。
丹灶教育有力實施“雙培養”,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教師。并成功調整“呼吸節奏”,通過黨建引領丹灶教育改革創新,打通“幸福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任督二脈”,從“執行者”變為“探索者”。
成為南海科技教育的先行者
教育數字化賦能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學生參與勞動成果義賣活動。
作為大灣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標桿鎮,丹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在教育方面,丹灶通過創客教育課程、教學方式、評價及數字化環境與資源等生態要素的相互作用,循環迭代優化,讓自動化控制、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深度應用。
以醒華小學為例,該校坐落于“瞪羚動力谷”,是“仙湖氫谷”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引進人工智能、創客魔方機器人、創客天梯、3D機器人、激光切割、3D打印科技項目,成立各類科創小組,為學生搭建高層次的成長平臺,也為進一步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強校注入動力。此外,學校成功舉辦科技節和校園科學實驗大賽,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科學、科技實踐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潛能。
作為國家教材數字化應用試點學校,丹灶鎮初級中學較早探索教育信息化,探索打造了一套互聯網智能系統,不僅可以歸類學生的個人錯題集,還會推送同類易錯題,強化鞏固知識點。此外,系統還給每位學生定制成長檔案,涵蓋獎懲信息、生涯規劃、心理狀況、數理資質、藝術資質等方面,讓學生的長板短板一目了然。
全鎮每所公辦學校的師生出勤情況、每所學校師生教與學的詳細狀況、每所學校的安全管理情況……每天,何永紹回到辦公室,就會用手機連接墻壁上的顯示屏,通過“悅評越好”小程序查看各學校運行的基本情況。丹灶還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在所有學校、幼兒園共設置43個終端攝像頭并接入教育發展中心,教育管理者可隨時查看了解情況。
做在先,走在前,干在實。丹灶鎮教育發展中心的《技術賦能區域教育評價改革的實踐與探索》案例榮獲“中國首屆基礎教育卓越原創案例”第5名,并入選中國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中國基礎教育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把“我”變為“我們”
“集團化辦學”催生“共生模式”
在眾多教育實踐中,集團化辦學成為丹灶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創新性舉措和重要抓手。
2022年3月,丹灶鎮教育集團化辦學全覆蓋啟動儀式舉行,將全鎮中小學、幼兒園劃分建立為兩大公辦教育集團和四大幼教教育集團。
兩大公辦教育集團分別為丹灶鎮初級中學教育集團和金沙中學教育集團。丹灶鎮初級中學教育集團以丹灶鎮初級中學為集團核心學校,中心小學、第二小學、有為小學、醒華小學作為集團成員學校;丹灶鎮金沙中學教育集團以金沙中學作為集團核心學校,金沙小學、聯安小學、羅行小學、有為小學作為集團成員學校。
四大幼教教育集團分別是丹灶鎮中心幼兒園教育集團、丹灶鎮金沙幼兒園教育集團、丹灶鎮有為幼兒園教育集團、丹灶鎮醒華幼兒園教育集團,片區內的幼兒園作為集團成員園。
集團化辦學未來走向何方?丹灶鎮教育發展中心持續加強教育集團的管理指導、過程監控、資源共享、經費資助、協同發展等工作,推進教育集團實質化運作。
尤其是提升教育集團化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深度改革。繼聯安小學和羅行小學高品質通過了南海區高效課程示范學校的驗收,有為小學、第二小學高分數分別通過南海區高效課堂評估和深化提升的評估驗收。
丹灶集團化辦學讓新建校辦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強一所,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目前,經南海區教育局推薦,丹灶鎮敘事教育集團、丹灶中心幼兒園教育集團正在申報廣東省優質教育集團,全力實現“幸福教育”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重視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
為孩子美好人生奠基
“幸福教育”不僅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還要對孩子一生負責。
“各校園的孩子們學習上有困難,可以找老師請教;有心理困惑和學習壓力,可以向老師傾訴。”何永紹認為,一個好老師,一所好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發展,更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自己,善于思考、規劃、引領自己的人生。
目前,華南師范大學將“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與社會融合研究中心”“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兩個實踐基地設在丹灶,打造省級示范性家庭教育實踐基地。同時,丹灶大力實施“書香丹灶”全閱讀工程,提升丹灶學子的閱讀素養。
丹灶還積極打造“家校社”開放共融的教育生態圈和教育共同體,持續推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同時,大力實施獎教獎學助學工程。縱觀丹灶各類型的獎教獎學助學活動,既有村(居)和經濟社開展的,也有社會組織和熱心人士組織的;有獎勵先進的,也有扶貧助學的。
目前,丹灶正規劃在大金智地新建有為中學,已進入校園設計階段;加速推進在丹灶西北部建一所集體辦幼兒園;推動職業學校的規劃籌建,適應丹灶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對產業人才的需求,營造幸福教育良好生態,全域優質均衡發展。未來,丹灶將堅持教育資金優先保障、教育資源優先配置、教育政策優先兌現、教育人才優先引進。
幸福教育就像一粒種子,在丹灶這座有為之鄉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給師生和家長帶來快樂和幸福,不僅為南海美好教育錦上添花,還真正實現教育賦能城市發展實踐。
文/圖 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