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迎高溫天氣,是入伏了嗎?|環球即時
時間:2023-06-25 13:09:08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天津6月25日電(記者周潤健)6月中旬以來,全國多地迎來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打破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紀錄,如此炎熱,是入伏了嗎?
天文科普專家明確表示,現在距離入伏還有一段時日。7月11日才開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舊是40天。這也是從2015年以來連續第九年三伏長達40天。
三伏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語說“熱在三伏”。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伏的日期是我國古人按照干支紀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與地支的組合來表示日期,六十為一個周期,稱為六十甲子。
俗語說:“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歷6月21日,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個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個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續的時間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從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個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個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續的時間也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從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間的時間都是中伏,根據庚日來得早晚不同,留給中伏的時間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個三伏的時長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從7月21日至8月9日,為期20天。
不過,天氣是否酷熱難當,并不會因為庚日來得遲或早而受到影響。修立鵬表示,像數伏、數九這樣的傳統,是古人根據生活與勞動經驗總結出來的簡單規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實際天氣變化,指導生活與生產,現如今已經成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國地域遼闊,再加上長期以來氣候變化波動以及人類活動加劇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誤差”也早就超過三伏的計算規則了。
相關稿件
資訊:本田因后視攝像頭問題在全球召回130萬輛汽車-熱門看點
國際友人體驗中國龍舟賽,為龍舟健兒加油鼓勁,臉上洋溢著歡快表情 今日熱聞
自動解除婚姻是如何規定的?離婚協議書上要寫明雙方系自愿離婚嗎? 世界快消息
尋子22年,長沙“雷公”喊話兒子:川川,無論多久,等你回來 環球速看
環球關注:美容院不退款在哪投訴?美容院不退款違法嗎? 環球聚焦
天天報道:崇左市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暨“社區鄰里守望”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示范活動
25日至28日 我省舉辦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報網上咨詢會|世界熱聞
新股消息丨數字零售SaaS平臺多點數智二次遞表港交所 三年累計虧超37億元
加布里埃爾·伊根談《新版牛津莎士比亞全集》及莎學研究 速看料
好“孕”報喜|患者復發性流產成往事,今自然懷孕向主任報喜 每日焦點
當前播報:構建“景區+村莊”聯合機制 一方山水繪就增收致富新畫卷
天天快播:我國擬立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有針對性的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
各地加大研發實現糧食利用最大化 耕好“無形良田”守好“大國糧倉” 世界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