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200字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 環球觀焦點
時間:2023-06-25 14:53:02
1、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于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
2、真相大白后,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
(資料圖)
3、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
4、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來”。
5、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顏淵》,《論語-衛靈公》。
7、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8、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9、原文出處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張)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 《論語·衛靈公》善男子,有一種法,菩薩摩訶薩常當守護。
11、何等一法?所謂己所不欲,勿勸他人。
12、如是一法,菩薩摩訶薩常應守護。
13、——《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仲弓問仁。
14、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5、”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6、”——《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義其:大概、也許。
17、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18、欲:想,想做。
19、勿:不要。
20、施:施加。
21、于:介詞,在。
22、人:這里解釋為對方,與原文前面的“己”相對,己:自己的意思。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