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人工智能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時間:2023-06-25 14:54:58
夏至已至。去年夏天的熱浪還讓很多人記憶猶新,那是我國自1961年以來的最熱夏季。如今,各地頻繁出現的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讓人們擔心:今年夏天會比去年更熱嗎?
【資料圖】
從數據上看,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相當明顯。盡管此前3年的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溫起到了暫時“剎車”作用,但過去8年仍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年。其中,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目前有多家機構預測,2023年或2024年極有可能超過2016年,創造新的全球最暖紀錄。
面對氣候變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一些科學家寄望于目前火熱的人工智能。
要應對氣候變化,首先要“辨癥”,要有對天氣的準確分析和預測研判的能力。但這并非易事,而人工智能恰恰可以在氣象預測領域大展身手。
今年4月,中國發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風烏”,首次實現在高分辨率上對核心大氣變量進行超過10天的有效預報。從預報精度看,相比于傳統的物理模型,“風烏”的10天預報誤差降低19.4%;從預報時效看,全球范圍內最好的物理模型HRES有效預報時長最大為8.5天,而“風烏”達到了10.75天;從資源效率看,現有物理模型往往需要在超級計算機上運行,而“風烏”大模型僅用GPU便可運行,30秒即可生成未來10天全球高精度預報結果。
從“風烏”的實踐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應用于氣象領域,從大數據中挖掘規律,可與傳統的數理方程形成互補,為生產生活提供更準確、更實用的天氣預報。氣候變暖將讓極端天氣更頻繁,人工智能可用于改善氣象災害警報系統,實現提前和精準預警,在防災減災中發揮更大作用。
應對氣候變化,從長遠來看,還需要“去根”,即針對氣候變化原因采取各種減緩措施。不少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與碳排放帶來的溫室效應密切相關,只要人類社會的化石燃料消耗不減少,氣候變暖的趨勢就不會停止。
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可以實現更精準、穩定、有效的減排。人工智能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輔助工具,越來越多地被整合到工業系統和家居生活的能源管理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峰值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此外,在核聚變、新能源材料、碳捕集存儲利用等領域,人工智能也可以通過發揮數據分析、建模和預測等方面的優勢,為這些綠色技術的研發加速。
波士頓咨詢集團(BCG)曾在其研究報告中預測,如果要實現《巴黎協定》中提出的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限制在1.5℃的目標,各國必須在2030年前減少50%的碳排放。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減少26億噸至53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減排總量的5%至10%。
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一劑藥方,那么它也有局限和副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本身就是耗能大戶,會增加碳排放。當它與人腦同時工作時,人腦的能耗僅為機器的0.002%。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新興戰略技術之一,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之一。人工智能革命和綠色能源革命齊頭并進,已成為大國競爭必須搶占的科技制高點。我們既期盼更綠色環保的人工智能,也期盼更智能可控的綠色能源,就像期盼盛夏不再酷熱難耐。(作者:佘慧敏)
相關稿件
北京市新英才學校(國內班)高中部口碑怎么樣?教學質量高嗎?-世界聚看點
焦點播報:上海老廟黃金價格今天多少一克(2023年06月25日)
《暗黑破壞神4》及時通信任務怎么做?及時通信任務攻略 世界今熱點
當前焦點!office2016安裝包哪里找 office2016安裝包
端午節期間日均132.1萬人次出入境 較去年增長約2.3倍|環球快消息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6月24日表示,美防長奧斯汀就俄羅斯局勢與加拿大、法國、德國、波蘭和英國的國防部長進行通話
長三角鐵路端午假期日均發送超30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逾兩成 環球新視野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湘”村振興:一只小兔子“蹦”出三億元大產業 今亮點
新股消息 | 喜曼拿醫療三度遞表港交所創業板 旗下經營三大品牌、零售店鋪達31間
世界今日報丨各地加大研發實現糧食利用最大化 耕好“無形良田”守好“大國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