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訊:這座89歲古堡竟是外國友人留給上海的一份厚禮|海派城市考古
時間:2023-06-25 10:04:02
在位于虹口北外灘的東長治路上,有一幢造型獨特的歷史建筑,主樓中央是圓圓的穹頂,建筑兩翼沿東西方向徐徐展開,既像一架振翅的飛機,又似一座神秘的古堡。這里曾是著名的雷士德工學院,也是英國地產大亨亨利·雷士德留給上海的珍貴禮物。如今它已變身為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不定期向公眾開放。
(資料圖)
一位特立獨行的地產巨擘
雷士德是英國人,1840年出生于英格蘭南部的港口城市南安普敦。他在倫敦接受了建筑師和土地測量師的職業教育,后來成為最早進入上海的外國建筑師之一。
字林西報大樓和先施公司大樓
1870年,雷士德成立英商德和洋行,為上海留下了先施公司大樓、字林西報大樓、日清大樓、普益大樓、臺灣銀行大樓(現招商銀行)等建筑遺產,是當時影響較大的洋行之一。雷士德本人也成為了名赫上海的地產巨擘。
1926年5月14日,雷士德87歲逝世時,已是上海灘上屈指可數的富豪之一,其資產在250萬至300萬英鎊之間。他立遺囑,幾乎捐出了全部遺產,在上海興辦教育、醫療和慈善事業。其中就包括在上海建立雷士德醫藥研究院和雷士德工程研究院,并建立能容納300人以上的雷士德學校等等。
雷士德基金會根據遺囑在上海建造的最后一處學校,即雷士德工學院。雷士德工學院于1934年2月16日開工建造,2月17日舉行了奠基典禮。
近代上海著名的工科類院校
1934年歷史圖紙-總平面圖
雷士德工學院是一座兼具英國哥特復興風格與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建筑,壯觀華麗,裝飾考究,設備齊全。教室、宿舍、大禮堂、圖書館、博物館、各種工場與實驗室以及教師與學生食堂應有盡有。
1934年2月17日建筑奠基儀式公告及現場照片
雷士德工學院當年設立了建筑、土木工程、機械、電器工程等課程,以華人學生為主,英語授課,同時以教師講課筆記為主,是當時上海唯一不使用課本的專科學院。辦學十年,為中國培養了一批不可多得的人才,是當年滬上除了交通大學外,唯一可以與圣約翰與滬江兩大一流大學抗衡的工學院。經歷了抗日戰爭的炮火,該校于1945年結束了短暫的辦學生涯。
在雷士德辦學的近10年里,總學生人數不超過1000人,卻涌現出了大量名人。中國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工程院院士顧懋祥、“船王”曹文錦、法學家史久鏞、翻譯家草嬰、翻譯家作家任溶溶,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校友。
作家程乃珊在《移居上海》里提到“聽我老媽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女大學生,只要聽到哪位男士是雷士德出來的,都會發出一聲長長的羨慕的嘆息。”
留給上海的“禮物”
雷士德深情地將上海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而上海更沒有忘記這位品行高尚、德被八方的“上海人”,沒有忘記他留給上海的跨越百年的“禮物”。
上海史知名學者熊月之在為《遺產與記憶——雷士德、雷士德工學院和她的學生們》一書撰寫的前言里寫道:“在數以萬計的近代寓滬外僑中,來自英國的雷士德特立獨行,品德高尚,閃射出奪目的光彩……雷士德以其畢生的辛勞,全部的積蓄,書寫了一個大寫的‘善’字,也是一個大寫的‘愛’字,對弱勢群體的善與愛,對兒童的善與愛,對上海的善與愛。”
雷士德基金會用其遺產分別資助建造了仁濟醫院新大樓、雷士德醫藥研究院和雷士德工學院。歷經歲月洗禮,2014年,雷士德捐建的仁濟醫院新樓歷經修繕重新投入使用,仁濟醫院早已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三甲醫院。
德和醫院(今仁濟醫院)歷史照片(1930)
雷士德醫藥研究院建筑成為化學工業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是中國醫藥工業系統中科研實力最強的研發機構之一,如今該建筑又交由和睦家醫院整體運營,即將進入修繕階段。
雷士德醫學院今昔照片對比
2022年底,雷士德工學院舊址按照“修舊如故”的原則完成修繕煥新,由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入駐,打造世界級設計驅動式創新轉化引擎……
文/編輯:張斌
資料/圖:上海虹口、上海建工、上海市歷史建筑保護事務中心、設計寰宇
*具體開放信息以現場實際、官方公告為準
相關稿件
當前熱訊:這座89歲古堡竟是外國友人留給上海的一份厚禮|海派城市考古
【天天播資訊】1.06億人次,超2019年同期!端午出游很“熱”
今亮點!云浮:“十四五”期末全市計劃新籌建保租房不少于1000套
我方網上銷售商品時接到工商投訴說是涉嫌違反廣告法第十二條廣告中涉及專利
【世界獨家】建筑工程竣工結算報告由誰編制_建筑工程竣工結算報告-全球熱點
史無前例!ChatGPT能設計芯片了,谷歌&英偉達&三星更早都在布局!
當前時訊:警營動態|開展反拐安全宣傳活動 增強幼兒安全防范意識
【速看料】2023年4月中國與納米比亞雙邊貿易額與貿易差額統計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金融助“雜技之鄉”美名揚 天天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