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街道去年工業產值排名惠城區第一
時間:2023-08-30 18:29:19
夕陽西下,沿著水口街道萬年村的柏油路驅車,沿路的房屋錯落有致,村道干凈整潔;田野對面,東江灣產業園高樓林立,生產車間機器轟鳴,施工工地吊塔林立……“百千萬工程”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現實途徑,水口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李文軍介紹,今年以來,水口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圍繞“產業新城、品質水口”、助力“四個惠城”建設目標,堅決扛起‘工業強街’擔當,沖刺工業總產值五百億目標,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征地拆遷、重大項目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工作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
水口街道鳥瞰圖。
產業經濟“排頭兵”地位日益凸顯
8月,驕陽似火,東江灣產業園內信利康·樂創城三期等多個項目建設熱火朝天。作為惠城高新園的核心園區,東江灣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跟進,惠灣高速(惠城段)、江濱路、水口大道北段等市政道路土地征拆和設施建設工作有序進行,園區面貌日新月異,一派發展正酣景象。
產業平臺是承載大項目的綜合載體。隨著園區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好項目落戶。李文軍介紹,近年來,水口街道先后引進了信利康·樂創城、高盛智谷、中南高科、TCL一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進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等產業集群在水口加速形成。
“大交通”“大平臺”帶來“大產業”,也為水口街道帶來了發展新機遇。水口街道啟動以工業為主動力的經濟引擎,把精力、人力、物力優先配置到園區建設上,加速推進重點基建工程和工業項目建設。
同時,為了保障項目建設進度,水口全面發動街道、村、組三級黨員干部作為土地收儲的沖鋒員、戰斗員、宣傳員,妥善解決歷史征地遺留問題,確保基礎設施建設先行交地及重點項目動工建設,做到“地等項目”。
“堅持‘市區一體’理念,在項目建設的強勢拉動下,推動水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新突破。”李文軍介紹,2022年,工業產值243億元在全區各鎮街中排名第1,占全區工業產值1/3,工業經濟“主戰場”、產業經濟“排頭兵”的地位日益凸顯。
水口街道“東江灣畔·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去年17個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萬+”
以萬年村為起點,全長約30公里的水口街道“東江灣畔·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帶日前建成。這是惠城區大力推進建設的兩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之一,也是水口街道推進“百千萬工程”、提升美麗鄉村品質的一項重要舉措。
“‘百千萬工程’重在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李文軍介紹,水口區位優勢明顯,道路交通便利,農業資源較豐富,在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可騰挪的空間、可挖掘的潛力較為廣闊。
以該示范帶為例,其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核心,把東江灣產業園區與農業龍頭企業、東江邊的革命老區村串聯起來,將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多維融合,帶動周邊農戶增收,產業聚集效應不斷釋放。
李文軍介紹,近年來,水口街道充分利用東江灣產業園產業、人口聚集作用,引導企業通過訂單收購、綜合服務、租用土地等多種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周邊農戶就業,讓村民腰包真正“鼓起來”,推動鎮村經濟全域發展。2022年底,水口17個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目標。
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水口還通過“黨建+美麗村莊建設”的“巧融合”,深化“黨支部帶頭、駐村干部帶頭、黨員帶頭,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的“三帶頭一參與”模式,全力創建姚村村、樟霞村和新民村等3個精品村項目,催生水口鄉村美麗“蝶變”。
2025年力爭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
“我們將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堅決扛起‘工業強街’擔當,沖刺工業總產值五百億目標。”李文軍介紹,水口將持續深化“市區一體”理念,搶抓“豐”字交通、東江灣產業園等機遇,緊緊圍繞主導產業,緊盯省、市、區重大戰略規劃布局,積蓄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后勁,打造工業經濟新增長極。預計2025年,水口街道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
為此,水口將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在黨建方面,以“黨建+網格+治理”模式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預計到2025年,打造“黨群便民服務站”3個以上、“黨員紅色驛站”及“紅色物業”示范小區4個以上。
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配合做好惠灣高速(惠城段)、機場路、江濱路、水口大道北段等市政道路土地征拆和設施建設工作,進一步暢通水口交通路網,營造濃厚的營商環境氛圍。同時,配合完善轄區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為企業吸引與留住人才解決后顧之憂,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水口”。
充分發揮園區建設帶動鄉村產業興旺,全面激發各區域內生動力。預計到2025年,建設“一村一品”專業村7個以上,打造農業品牌10個以上。
文/圖(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梁曉婷 彭豐鵬 溫偉成 鄧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