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帶≠安全”,兒童乘車要當心“座椅安全帶綜合征”!
時間:2023-06-24 05:40:40
記者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獲悉,近期,該院急診創傷外科收治了2例因家長急剎車導致車上兒童腹痛的“外傷”患兒。
兩位患兒的共同特點為:下腹部均見橫行的皮膚瘀斑,腹部有散在壓痛。為排除腹部腸管損傷,患兒入院后經過相關檢查,醫生給予上胃管、禁飲食等非手術治療,均痊愈出院。據介紹,這類外傷在臨床上統稱為“座椅安全帶綜合征”。
隨著汽車的普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車禍已成為了
兒童意外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國每年有超過1.8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交通事故。據《中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顯示:道路交通事故位列我國0—14歲兒童死因第四位。
“座椅安全帶綜合征”
是兒童車禍傷害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權威數據顯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降低70%的嬰兒死亡率,可減少59%的4—7歲兒童死亡率。
為了預防車禍中不正確使用安全帶對兒童的傷害,各位家長需要了解“座椅安全帶綜合征”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什么是
“座椅安全帶綜合征”呢?
臨床上泛指
因僅使用座椅安全帶腿帶的乘客,在發生車輛正面碰撞事故中遭受的各種人身傷害。這些傷害通常是在撞車或緊急剎車情況下,乘客身體沿安全帶腿帶對折時造成的。發生車禍或車輛緊急剎車時,由于座椅安全帶的束縛力過大,導致兒童身體受損的現象。
有些父母簡單地認為,給孩子系上安全帶就是安全的。但實際上,兒童生理結構還沒有發育完全,車輛意外對兒童的傷害是致命的,特別是汽車自帶的安全帶,因為是按成人體型設計,一旦發生車禍,其對兒童的保護極其有限。
“我們曾經接診過一例因未正確使用安全帶導致8歲女孩出現腸穿孔的案例。由于身高問題,孩子系上安全帶后,安全帶正好處于脖子位置,一旦車輛發生碰撞,安全帶在慣性作用下很容易勒到孩子的頸脖,造成窒息或者傷及頸椎,嚴重可致死亡或終身癱瘓。因此,為成人設計的安全帶不一定適合兒童、不一定真的安全。”院方表示。
“座椅安全帶綜合征”的危害
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損傷,
還可能會引起一系列
嚴重的腹部或胸部內臟器損傷。
腹部損傷,如肝臟、脾臟、胰腺、腎臟等實質性器官破裂及空腔臟器損傷,如腸管穿孔、膀胱出血,腹部大動脈破裂以及腰椎骨折等。急剎車會使安全帶拉力瞬間增大,可能直接造成患兒胸腹壁皮膚切割傷、鎖骨、胸骨體、肋骨骨折,嚴重時可導致肺挫傷、心肌損傷、大血管破裂等。
為了避免“座椅安全帶綜合征”,兒童乘車最安全有效的保護方式是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建議各位家長遵循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原則,為不同年齡段兒童使用該階段適用的安全座椅。
嬰兒期、學步期:最安全的乘車方式是將寶寶安置在后向式嬰兒座椅或較大的面朝后兒童固定裝置上。
3歲—10歲:使用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
10歲以上:當年齡大一些的兒童無法使用兒童座椅時,可以選擇兒童安全坐墊,兒童被墊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車載安全帶。
當安全腰帶能系在大腿上部(而不是腹部)、安全肩帶能系在胸部(而不是頸部)時,才算妥當系好了安全帶。
記者:羅欣悅
編輯:陳攻
通訊員:上海市兒童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葉國剛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