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由總裝車船軍代局某軍代室驗收發運的首批千余臺軍用紅旗H7轎車,順利交付部隊。標志著我軍用公務用車訂購全面實現國產化。”(解放軍報)
此次千輛紅旗車進部隊不僅是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切實踐行也是遏制“車輪上的腐敗”的有力舉措,此舉不僅是公車改革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更是刺激民族品牌汽車“愛國心”的一碗醒酒湯。
在為此拍案叫好的同時,我們更該反躬自省,為何國產汽車不是公車配備的自然首選?這不只是簡單的公車管理系統不健全就可以為其遮羞的,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國產品牌汽車不能在同價位國際汽車市場下“傲視群雄”,不能在質量、性價比、品牌方面讓消費者信服。
回顧國產汽車的發展歷程無疑是我國發展改革擘畫的一道縮影,歷經了從無到有,從仿制到自研的過程,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更應該警覺到發展任重道遠。當下,我們更因該借公車改革的重大機遇讓民族汽車“揚帆破浪”打造讓國人自豪的“爭氣車”。
筆者認為,首先要讓民族責任感、發展使命感和強烈的愛國心高度耦合,牢牢把握好民族汽車品牌打造大局,高度契合當下的有利政策支撐,緊抓機遇,以時不我待的進取心和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外塑“形象”內強“筋骨”。其次切實發揚“兩彈精神”,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改革創新為內核不斷改進完善制造工藝流程。當然,最核心的是要透過公車訂購國產化這個微信號發掘其更深層的驅動力,以更大智慧不斷拓寬公車改革政策的利益外延,力爭打造公車改革和民族汽車品牌塑造共進共贏的大好局面。
借我國公車改革之東風打造讓國人自豪的“爭氣車”,不但使之走進我國公車隊伍而且邁向世界一流汽車的大舞臺。如然,才是真正把住了我國公車改革后續之魂。
作者: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