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河南村主任到北京街頭舉牌為村招商”的微博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原來,這名村主任是個“80后”小伙兒,名叫柴波波,現任焦作武陟縣小董鄉北耿村的村委會主任,因村里的養羊合作社缺少資金,為了救活合作社才想起到北京街頭舉牌招商。(5月14日中國網)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東西放在家里也會無人問津,這也許是現代營銷學的誕生之機。招商引資也一樣,用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擺出自己的最佳優勢和陣容,去吸引他人的關注和投資,可謂明智之舉。從國內到國外,這些簡直就是不二法門,君不見,各種層次的博覽會展、商業洽談。“奇兵制勝”,相信年輕村官柴波波的招商即是如此,更何況他有著愛民為民的淳樸,不蒙騙客商,不欺瞞群眾,這樣的人和方法怎能不成功?
不得不說,柴波波這名80后村官的“北京街頭舉牌”被火了一把,不管之前付出多少心酸,終歸是成功了,有多少村干部甚至鄉干部、縣級干部能夠如此,有幾個如此光棍白板去招商的,正如蘭考縣的宣傳部長李金光檢討說,過去分管招商,開封五星級飯店一周去幾次,老板服務員見了我都打招呼,感覺很有面子。分管招商的干部,到了外面,那個不是光鮮照人、燈紅酒綠,總覺得“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攀比之后,是否也想過,為什么要招商?不是因為貧困嗎?不是因為優勢散不出去嗎?總是把自己包裝的那么鮮亮、富貴,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經濟發達使然呢?也許招不來商,很可能嚇退投資人。
“我不害怕拉下臉,只要能致富,就是給村里人長臉!”從這些話里,可以感覺到年輕人敢想敢干的倔強,也許正是因為這股親近勁兒,加上刻意的出彩作秀,短短幾天,已經有三家企業表示關切,并意愿達成合作。鄧小平在談論改革時曾講“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現在也一樣,劍走偏鋒也好,踏實肯干也罷,只要能夠辦成事、辦好事、不違法,這就是人民所需要的好干部,從柴波波的一系列經歷來看,這些只是歷程的一部分,之前的鄭州市中心舉牌,到網上發信息、發傳單、塞小廣告,最多的是登門,去縣里、市里好多廠家,但大多數連老板影子都見不到,吃的閉門羹就沒數了,正是無數的經歷,累加成了此舉北京之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次成功也證明了村官的敢想敢干也是可以成功的,只要是為民真付出,回報自然會應時而至。
不管是“真作為”也好,“作秀”也罷,出發點不壞這是根本,柴波波用自己行為踐行了一個農村干部的真作為,正如柴波波所言,“說一些大話我們村也沒有,咱不能坑別人。但是我們有這個心,踏實肯干,我覺得有遠見的人會欣賞這一點”,的確,我們的基層干部中,需要這群有遠見、敢創新的年輕人。
文/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