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是什么意思
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題解]
這首詩寫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間一對情人相遇,歡喜之情,發于歌唱。
[注釋]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團tuán):凝聚成水珠。
2、揚:明。“清”、“揚”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讀為“睕(晚wǎn)”,目大貌。《毛傳》:“眉目之間婉然美也。”3、邂逅(謝后xiì hòu):愛悅。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適我愿:就是稱心滿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參考譯文]
野地蔓草多又長,團團露珠落葉上。有個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樣。不期路上碰見她,合我心愿真舒暢。
按兵不動的近義詞
按兵不動的近義詞有:以逸待勞,按兵不舉,按兵束甲,神出鬼沒,裹足不前,按兵不動[àn bīng bù dòng]的解釋:按:止住。控制住軍隊;暫不行動;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出自: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按兵不動的近義詞詳解
以逸待勞
1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解釋:
逸:安閑;勞:疲勞。用安閑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后;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按兵不舉
2
拼音:
àn bīng bù jǔ
解釋:
猶按兵不動。
出處:
元 無名氏《開詔救忠》第三折:“你將那忠臣良將故贓謀,想著你按兵不舉心更毒。”明 無名氏《精忠記 掛冠》:“岳家父子三人盡忠報國殺金人望風而走,豈有按兵不舉之理?”
按兵束甲
3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解釋:
按兵:軍隊停止行進。甲:鎧甲,泛指武按兵束甲
神出鬼沒
4
拼音:
shén chū guǐ mò
解釋:
像鬼神一樣變化無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變化莫測。現常比喻行動出沒無常;不可捉摸。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裹足不前
5
拼音:
guǒ zú bù qián
解釋:
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不前。
出處:
戰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按兵不動的反義詞
傾巢而出出奇制勝勞師動眾摩拳擦掌神出鬼沒蠢蠢思動蠢蠢欲動聞風而動雷厲風行
教育頻道

